258小说网

第108章 造个小太阳当心脏


解决了控制系统,吴刚院士又将一份布满红色警告标识的能耗分析报告投射到主屏幕上。
“要驱动这具体重超过两吨的钢铁机甲进行高强度格斗,其瞬时峰值功率需求,足以媲美一辆‘96式’轻型坦克全速冲锋。”吴刚院士的声音沉重,“我们现有的高能密度电池组,即便并联到极限,也只能支撑它进行十五分钟的饱和式作战。”
十五分钟!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在战场上,只能持续十五分钟的决战兵器,无异于最华丽的棺材。
一名战士穿着它冲入敌阵,也许刚刚撕开敌人的防线,装甲就会因为能源耗尽而变成沉重的铁壳,将他活活困死在里面。
“我们必须有全新的能源解决方案。”钱秉文的结论不容置疑,他看向在场专门为此召集的能源与核物理专家。
沉寂中,核物理小组的副组长,一位名叫赵立的年轻博士站了出来。他显得有些激动,眼中闪烁着对技术的狂热。
“我们可以小型化核裂变反应堆。”赵立自信地调出他的设计草案,那是一个结构紧凑的快中子反应堆模型,“使用高浓缩铀-235作为燃料,采用液态金属冷却,理论上可以提供数年都用不完的澎湃动力。”
他的方案引起了阵阵骚动,似乎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道路。
然而,吴刚院士身旁,一位头发花白、始终沉默的老者缓缓站起。
他是龙国核安全局的首席顾问,王海平院士,毕生都在与核泄漏和辐射污染作斗争。
“赵博士,你的设计很巧妙,但你忽略了它真正的使用环境。”王海平的声音不大,却让全场彻底安静下来,“这里是‘深海龙宫’,不是与世隔绝的戈壁滩;我们的士兵要在城市、在山林、在任何有人烟的地方作战。”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虚点着那个反应堆模型。
“斯巴达战士能徒手撕开装甲车,你如何保证它不会击穿你的反应堆外壳?”王海平的目光变得锐利,“破碎的反应堆,会将高放射性物质抛洒在战场上,我们的士兵,会先死于自己战甲带来的急性辐射病。”
“那将不是武器,而是不分敌友的**。”王海平的话语掷地有声,彻底宣判了裂变方案的**。
赵立的脸色变得苍白,他的设计,在血淋淋的战场现实面前,显得如此天真和致命。
实验室再度陷入绝望的僵局,化学能的上限太低,核裂变又太过危险。
科学家们围绕着能源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却没有任何方案能够同时满足大功率、长续航和绝对安全这三项苛刻的要求。
钱秉文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他感觉自己和整个团队被困在科技树的死胡同里,前方无路可走。
胸口的烦闷让他需要呼吸些不一样的空气,哪怕只是换个环境。在休息区的角落,林天正仰着小脸,专注地看着墙壁上悬挂的巨幅宣传画。
那是龙国引以为傲的大科学工程,“东方超环”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的艺术效果图。画面中央,炽热的等离子体在环形磁场中奔腾,仿佛一颗被囚禁的微缩太阳。
“太阳公公好厉害。”林天稚嫩的声音响起,带着纯粹的惊叹,“它一直亮,一直热,都不会累。”
钱秉文的脚步猛地停下,他的视线死死锁定了画面上那颗人造太阳。
林天无心的话语,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的迷雾。太阳,宇宙中最完美的能量源,它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
龙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已经默默耕耘了数十年。
虽然建造在地面上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漫长的道路,但那些积累的理论、数据和人才,却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他脑中闪过一个疯狂却又无比诱人的念头。
他转身冲回主控室,“我们错了,我们都想错了方向!”他站到主控台前,声音盖过了所有的争吵。
钱秉文环视着满脸错愕的科学家们,尤其是核物理小组的专家们。“放弃所有化学电池和裂变方案!”他的命令斩钉截铁,“我们集中所有资源,攻关‘微型常温核聚变核心’!我们要在装甲的胸膛里,点燃一颗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太阳!”
整个主控室死寂一片,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哗然。
王海平院士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钱院士,我敬重您,但这太过异想天开!‘常温核聚变’在学术界已经被证伪了无数次,它几乎是伪科学的代名词!大型托卡马克装置都需要上亿度的点火温度和超强磁场约束,我们怎么可能在拳头大小的空间里实现?”
赵立也面带疑色,他虽然年轻,但核物理的基础知识牢固。“是的,钱院士,要克服原子核之间的库仑斥力,需要巨大的能量。在常温下实现聚变,这违背了我们目前所知的所有物理学定律。”
“定律,是用来被我们理解,然后超越的。”钱秉文的目光扫过李振华,“李院士,‘天宫’的算力,能否让我们窥见量子层面的真实?”
李振华立刻明白了钱秉文的意图,他的眼中也燃起了火焰。“可以!‘天宫’能够模拟亚原子级别的粒子相互作用,过去的理论局限,源于我们没有足够的计算工具去验证更深层次的物理模型!”
“没错!”钱秉文转向王海平和赵立,“我所说的,并非是过去那些虚无缥缈的‘冷聚变’。我将它定义为‘量子诱导聚变’!”
他在全息屏幕上飞速构建着全新的理论框架。“我们不需要上亿度的高温,那是在宏观尺度下的暴力手段。”他画出两个原子核,中间隔着一道代表库仑斥力的能量壁垒,“在量子世界,存在隧道效应。我们要做的是,用‘天宫’计算出一种特定的、高频振荡的复合能量场形态。”
“这个场,不会从外部提供蛮力,而是会与氘和氚原子核的内部量子态产生共鸣。”钱秉文的语速越来越快,他的思维在林天的提示下,已经超越了所有人,“它会诱导原子核的波函数发生畸变,在万亿分之一秒的瞬间,大幅度提高它们穿越库仑壁垒的概率!”
这个构想彻底颠覆了在场所有核物理学家的认知。
他们过去所有的研究,都基于如何“打破”那道墙,而钱秉文的思路,却是如何“欺骗”那道墙,让粒子自己“穿”过去。
这是一种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跃迁。
王海平院士嘴唇翕动,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脑中基于宏观物理的知识,在钱秉文提出的量子共鸣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