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进了城,赶车的韩大因为还要负责辑濯所的采买事宜,就先去了西市。邓通原本是打算来看看有什么工作机会的,决定先在城里到处转一转。两人在夕阴街分开,约定日暮时分在城南的平安客舍汇合。
邓通没有坐车,便就近去了东市。长安城的大街都是夯实的黄土路,路面宽阔平整,两边还有绿化树。只是大路中间是皇帝专用的驰道,两边留出来的道路才是专供其他人行走。
街道两旁,店肆作坊鳞次栉比,幌子在秋风中猎猎作响。空气中没有现代工业城市的汽车尾气,只有城市原本的味道。
有叮当锤响和炭火气的是铁匠铺。有生漆与桐油混合气味传出来的是漆器店。有腥膻和苦涩味道传出来的则是鞣皮坊。
走过了匠作坊聚集的街市,气味就好闻了许多。
米粮店里全是谷物自然成熟干燥以后的清香味,叫人一嗅闻仿佛就看见了金色阳光下的层层麦浪。
不远处有卖“糗”的小贩默默守着的陶罐,里面炒熟的米麦正散发着粮食的焦香。
“河东之枣,甘如饴兮——” 有粗壮的汉子正推着小山一般的麻袋在街边叫卖,拿起那在阳光下泛着深红油亮光泽的枣子咬开一个,就是满口甜脆的香气和汁水。
“炙彘肩!新炙的彘肩!” 街边还有坦露半边肩膀的屠户,正将一大块肥瘦相间的猪肩肉架在炭火上烤得滋滋作响,油脂滴落,爆起阵阵青烟和诱人的焦香。食客们围在摊前,咽着口水,等着切一块解馋。
人群摩肩接踵。有身着粗麻、脚踩草履的农夫,小心翼翼地数着手中的五铢钱,在街边的布店里想为家人扯几尺素娟。头戴巾帼、身着精织绢袍的商人,步履从容,正与来自南方的贾客低声交谈着胡椒犀角的价钱。偶尔有高车驷马驶过,车帷低垂,也不知是哪位显贵家眷。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蓬勃的、略显混乱的活力。
邓通逛着逛着就有点陷进去了,原本只是打算看看的人,手上不知不觉就多了许多包裹。等回过神,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长安城是有宵禁的,邓通怕耽误了时间,决定雇辆车回去。
邓通记得之前逛街时好像在街尾看到过车肆,便循着记忆找了过去。结果发现这家车肆旁边竟然还有间小小的石器店。因为门脸太小,之前被挡在密密麻麻的车马后面,邓通当时都没发现。
这间石器店是卖石臼的,不过吸引邓通过来的并不是石臼,而是摆在店门口的一个石磑(wei)。这个石磑有点像后世的石碾,底下是一个大的石盘,上面有个横放的石柱,这个横放的石柱上面套了木制的连杆,可以转动。
邓通还没在汉朝见过这样的已经有点石磨样子的装置,心头一动,当即走进了店里,向店家询问情况。
店家说这是一个客人订做用来脱粒的,就是把谷物外面那层麸皮去掉。但是这个石磑很大,需要牲畜才能拉动,因为做得小了,不够沉重,面积不够大,脱粒的效率就会差很多。如果不是有人订做,他们也是不会制作。
邓通听了顿时眼前一亮,他忘记这还是手工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订做。邓通从前旅游的时候是见过那种老式石磨的,构造其实并不复杂。
一个石磨其实就分上下两扇,下扇中心有一个短的立轴,用于固定上扇,让它能围绕轴心旋转,同时又不会脱离。
上扇中心则有一个对应的轴孔,也就是磨眼,套在下扇的立轴上。上扇的侧面通常会凿有一个或两个插磨棍的方孔,用以推动磨盘旋转。
唯一有些复杂,也是石磨最核心的科技其实是磨盘上磨齿。为了能把粮食磨成粉,两个磨扇接触的表面会刻上规律且复杂的磨齿,一般呈放射线形或菱块形,这些凹槽可以将粮食从中心向外缘推送,并在过程中反复进行剪切、碾磨。
这种石磨小的女人和小孩就可以推动,大的也可以用毛驴或者骡子来拉,但是效率也更高。
邓通想订做一个石磨,以后去磨豆浆卖。至于为什么不是卖石磨,一是因为石磨构造并不复杂,有经验的匠人看一看恐怕就会做了,保密不了多久。二是他也希望石磨能早点推广开,这样多少能减轻一点百姓的劳作(不至于想吃点好吃的都得跟上刑似的),这样也会有更多丰富好吃的吃食了。
邓通觉得他卖豆浆就挺好的,容易上手,很适合他这个厨房苦手,而且豆浆卖不完他还可以做成豆腐。这个中学化学知识点邓通还记得挺牢的,他知道豆浆放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