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批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灰色涂层在王师傅那柄大铁锤的奋力敲击下仅仅在红砖表面留下一道浅浅的白印而自身毫发无损时整个五龙潭工业区都沸腾了。
“星际混凝土”这个由苏溟舟从“方舟计划”数据库里“挖掘”出来充满了科幻色彩的名字在经过了长达半个月充满了失败与尝试的反复实验之后终于从一个遥远的理论变成了可以涂抹在任何建筑表面的坚实现实。
成功的消息像一阵长了翅膀的风瞬间传遍了“破晓之心”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被这项充满了“黑科技”气息的全新材料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无限可能惊得目瞪口呆。
苏溟舟没有给任何人庆祝和惊叹的时间。在确认了最终的“黄金配比”之后他立刻下达了扩大生产的命令。
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造水泥”运动便在这片充满了创造激情的土地之上如火卽荼地展开了。
水力捶打机不再捶打苎麻转而日夜不息地轰鸣着将一块块从四明山运回来的风化玄武岩碾成细腻的粉末。更多的开拓者则被组织起来去挖掘和晾晒制作淀粉所需的番薯。就连徐公岛的化学实验室也开足了马力将一袋袋如同冰霜般的氯化镁晶体源源不断地通过定期航船运往大陆。
整个“破晓之心”的工业体系都围绕着这种全新的战略物资高速地运转了起来。
雨天成了工匠们最头疼的敌人。这种依靠淀粉和氯化镁进行粘合的生物混凝土在彻底干透之前
虽然过程充满了周折但当第一批足够加固数栋建筑的混凝土浆被成功地量产出来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这个新生文明的基石将被前所未有地夯实。
苏溟舟第一时间便将这些充满了希望的“灰色黄金”投入到了最关键的基础设施加固工程之中。
“天井渡”自由贸易市场里那座由废弃游客服务中心改造而成的“破晓银行”首当其冲。工匠们在原有的砖墙外又涂抹上了一层厚达二十厘米的星际混凝土。经过加热烘干后那泛着灰色光泽的灰色墙体如同一整块花岗岩无声地向所有心怀不轨之徒宣示着“破晓之心”那不容侵犯的金融秩序。
紧接着便是码头和主仓库。那些原本只由木材和**石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搭建的建筑,在混凝土的加固之下,变得坚不可摧。它们如同沉默的哨兵,忠诚地守护着这条连接着海陆的生命线,和那足以养活上万人口的宝贵粮食。
苏溟舟甚至亲自带着人,对这种全新的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充满了“废土
最终的结果,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这种看似其貌不扬的灰色涂料,其综合性能,竟然全面超越了他们之前辛辛苦苦烧制出来的红砖!
而在解决了最基础的建材问题之后,另一项,同样被搁置了许久的宏伟工程,也终于被正式地提上了日程。
——沼气池。
“我们的文明,不能只有骨骼,还得有循环的血脉。
在一次关于未来能源规划的核心议事会上,苏溟舟指着猪圈后方那片早已规划好的空地,声音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沼气,将成为我们继木煤气之后,第二个稳定、清洁、并且可以实现自我循环的能源!而它所产生的沼渣和沼液,更是比我们费尽心力从魏政那里换回来的化肥,还要优质的天然有机肥料!
这个充满了循环经济智慧的构想,立刻就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响应。尤其是以陆观涛为首的农业技术团队,更是激动得两眼放光。
一场旨在为“破晓之心建立起第一个“生态循环系统的全新工程,便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根据“方舟计划数据库里给出的几种备选方案,苏溟舟最终选择了一种结构最简单、建造也最方便,最适合他们这些“初学者的池型——水压式沼气池。
选址,更是充满了巧思。工程队没有在平地上动工,而是直接在猪圈的正下方,那片早已被规划好,有着三到五度自然坡度的山坡上,开始了挖掘。这样一来,猪圈里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便可以顺着预先铺设好的管道,依靠重力,自动地流入池内,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搬运。
沼气池的容积,被设计在了三十立方米左右。根据苏溟舟的计算,这样一个中等规模的池子,日产气约十到十五立方米,足以满足基地食堂和周边几十户核心成员家庭的基本炊事需求。而池子的深度,则被严格地控制在了两米五。这个深度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既能保证发酵液有足够的表面积与微生物进行充分接触以利于产气又能避免因为挖得太深而可能遇到的地下水问题。
在所有设计参数都敲定之后第一步便是放线与开挖。
几个经验最丰富的工匠在选好的位置精准地打下了定位的中心木桩。然后以中心点为圆心用一根绷紧的麻绳和一截炭笔在地面上画下了一个直径约四米的完美圆形。
几十名最强壮的开拓者
整个挖掘过程异常的顺利。这里的土质是混杂着砂石的黄黏土既坚固又不容易渗水是建造沼气池最理想的天然环境。
两天后一个上宽下窄如同一个倒扣的巨大喇叭般的池坑便出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池坑的底部被特意地修整成了一个带有一定弧度的曲面以利于发酵物的沉淀和流动。
紧接着便是地基的处理与池底的浇筑。
工匠们先是用沉重的石夯将池底的原土一层一层地夯实。然后便将第一批充满了希望的“星际混凝土”运抵了现场。
没有搅拌机工匠们就用最原始的办法在地上挖一个大坑铺上防水的油布将玄武岩粉末、淀粉和氯化镁溶液按照早已烂熟于心的比例倒进去然后用铁锹和木棍奋力地搅拌。
当充满了粘稠力量的灰色糊状物被一桶桶地倾倒入早已夯实平整的池底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工匠们用抹子和木拍小心翼翼地将混凝土拍打密实确保池底的每一个角落都坚固而平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