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唐朝强大时,契丹人依附唐朝,接受松漠都督一职,在回鹘强大时,契丹人依附回鹘,自称可汗。此时,回鹘已经被唐朝灭掉肢解,契丹趁机独立,并裹挟部分奚族人,成为东北的一个小霸王。
在武则天时期,契丹首领李尽忠与孙万荣就曾经带领族人发动叛乱,多次打败唐军,所以契丹人并不惧怕唐军。
前面两年,唐军先后扫平吐蕃、回鹘,契丹人深知唐**器的厉害,但是他们也发现了唐军的特点,那就是在白天的远战占优,在近战和夜战战斗力会下降很多,于是契丹人决定搞一次反击。
唐军进入契丹境内后,契丹人坚壁清野,撤往后方,军队隐蔽不出,唐军难以捕捉其主力。为了尽快抓住敌人,李听将所属的6个旅分开部署,一路平行展开向东北方向推进,像耙子一样不给契丹人留下逃脱的机会。
东面还有镇北军,契丹人不敢发动攻击,其西面则没有兵力对其造成威胁,契丹人瞄准了平辽军最西面的一个独立旅,在其夜晚宿营时,发动突袭。尽管留有警戒哨,但是唐军还是猝不及防,被两万多契丹骑兵袭击。
在夜战中,唐军的火炮、**威力难以发挥,只能用随身携带的短刀进行反击,只有少量的唐军及时拿起**,点燃火绳,开枪反击,但是难阻契丹人的大规模突击,损失惨重。
激战中,有一部分唐军反应过来,拿起**,点燃后扔进契丹的骑兵中,炸死不少契丹人。由于唐军各团距离不是太远,随时可能过来支援,契丹人不敢恋战,在唐营大肆杀掠一番后,便迅速后撤。
次日,李听带着平辽军主力赶到,清点损失,这个旅共战死近两千人,其余三千多**部分都有伤,战场上留下一千多契丹人的尸体,还被抢走了部分物资。
自唐军对外作战以来,唐军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居然死伤比对方严重,真是奇耻大辱,李听又愧又怒,发誓要让契丹人血债血偿。
刘光颜带领镇北军行到营州,本来打算直接向辽河开进,听说契丹人袭击了平辽军,急忙向北靠拢,准备和平辽军先灭掉契丹,再向新罗进发。两个军团协同作战,唐军对契丹人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李听找来大批投降的奚族作为向导,并派出大量斥候,寻找契丹人的主力。仍然采取平行推进的方式前进,但是夜间设立坚固的营垒,派出大量的人员巡查,火器就近放置,营地内设置大量火堆,随时可以使用火器反击。
两个军团形成扇形包围圈,一路向北推进,契丹人退无可退,再向北就是室韦人和靺鞨人的领地。契丹人也不甘心把自己游牧的草原拱手让人,决定故伎重演,再次发动夜袭。
这次遇袭的是靠中间的一个旅,在营地附近巡逻的斥候发现有契丹骑兵来袭后,迅朝天速射出**箭预警,营地内的唐军快速反应,拿起火器准备发射。
契丹人刚接近营地,发现唐军已经严阵以待,只能硬着头皮冲进去。栅栏后面的唐军对着冲来的契丹军就是一梭子**,营地内的唐军架起大炮,朝着契丹军的方向猛轰。
由于有栅栏阻挡,契丹军无法冲入唐军营内,栅栏后面的唐军不停发射**,还有炮弹落到契丹军的后方,前后夹击打的契丹军人仰马翻。连续发起几个冲锋,契丹人根本无力攻破唐军营垒,只能撤退。
远远看到攻杀的信号,李听迅速带着平辽军其他部队赶过来,碰到契丹军就一路截杀。刘光颜则认为,契丹派精兵突袭,后方必然空虚,于是率镇北军直扑契丹人后方的老巢。
进攻唐军营地的三万契丹军,在营地附近就损失不少,一路被围过来的平辽军截杀,沿途又损失了不少,只剩一万多人,只能往后方老巢逃去。
刘光颜带领镇北军经过搜索,终于在北面发现契丹人的老巢,有好几万人,主要是剩余的兵力和家属,能战的只有一万多人。刘光颜率军如削瓜切菜一般,把契丹留守人员打的大败,契丹人纷纷投降。
镇北军刚刚受降,发现逃回的一万多契丹败兵,连忙派人又是一顿火力打击,这帮夜袭的契丹兵倒霉透顶,又**两千多,赶紧投降。在契丹老巢两次投降的男女老少达四五万人,契丹昭古可汗也被抓住,契丹人彻底失败。
不久,李听带着平辽军也追过来,发现刘光颜的镇北军已经受降,控制住了局势。两军统领商议了一下,李听强烈要杀一批契丹人,为死去的唐军报仇,刘光颜则认为除去首恶即可,其他人只要投降,尽量减少杀戮。
经过反复磋商,唐军决定杀掉以昭古可汗为首的几十个反唐的首领和将领,没收大批牛羊作为唐军军需物资,把契丹人分成六个部落,扶持亲唐的贵族作为首领,要求他们必须效忠唐朝,每年称臣纳贡。
待妥善处理了契丹的事务后,由幽燕道暂时接收、管理奚族和契丹的地盘,两军按照原先的任务,继续向东进军。
这次对契丹作战,本是平辽军的任务,但是因为李听的麻痹大意,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而镇北军则因为处置得当,一举端掉契丹的老巢,刘光颜立了大功,李听只能怏怏而去。
两军共同行军至辽河,按照先前区分的任务分开,平辽军沿辽河向北,按照计划进攻渤海国,镇北军渡辽河向东,准备扫平辽东沿线势力后,进攻新罗。
李听带领平辽军沿辽河北上,行至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就到了渤海国的地面,渤海国的守军早就知道了唐军的厉害,主力提前撤离,扶余城只有一些老弱病残,唐军来了就投降。李听这次学精了,抓几个熟悉渤海国情的官员,详细询问,知道情况后再用兵。
平辽军在扶余城完成补给后,在渤海俘虏的带领下,部队向东行至渤海长岭府(今吉林梅河口一带),这里的守军和扶余城差不多,也是早早撤退,留下一个空城。
李听又抓了一些俘虏,询问情况,知道再往北走,就到了渤海国的腹心地带,经显德府(今吉林敦化),即可到达渤海国都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
李纯给李听的任务就是破契丹、占渤海,前面契丹一战,李听损兵折将,还被刘光颜分走了不少军功,气的李听半死,这次独立作战,他决心一定要彻底拿下渤海国,挽回颜面。
平辽军在长岭城简单补给以后,平辽军继续沿着辉发河北上,向显德府进军。渤海国大部分都是山区,一路上山高林密,道路崎岖,猛兽出没,平辽军吃了不少苦。
为了一世英名和军功荣誉,李听是咬着牙,带着部队一路北上。按照俘虏所带的路线,李听带平辽军过松花江,到达蛟河镇,准备翻越威虎岭攻下显德府。
渤海人自知打不过唐军,本来以为让给唐军一些地盘,唐军就会退走,没想到唐军继续朝其中心地带进发,彻底麻爪了。在渤海国,显德府又称中京,是仅次于龙泉府的存在,一旦丢失,其挨着的龙泉府也将不保,渤海人这次是没法退了,只能抵抗。
蛟河镇与显德府之间的威虎岭,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也是一道险关,渤海人准备凭借天险,与唐军在此决战,打退唐军的进攻。渤海人集中了3万精锐,在威虎岭凭险固守,准备了大量的滚木礌石,设置了大批弓箭手,专等唐军来攻。
唐军刚开始发动试探性攻击,上面的滚木礌石就砸下来,堵住了前进道路。由于山路难行,李听将大炮留在了扶余城,只带了一些轻便的小炮和**、**。
对于这种山间隘口,单纯的小炮轰击难以造成实质性的突破,李听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攻击的方法。主力在正面牵制敌军,派出两个千人的分队,利用山间小路,翻山越到敌人侧后,利用**和**对敌军发动攻击。
渤海军把主要防御方向设置在了前方,面对侧后的攻击缺乏有效手段,手里的弓箭,不管是射程还是射速都难以和**对垒,只能是被动挨打。
趁着渤海军两面受敌,李听在正面也发起了攻击,前面由少量人员带着护盾在前方开路,其他人员占领有利位置进行掩护,交替前进。仍有一些渤海军往下投滚木礌石,唐军的炮手、**专门盯着这些敌军打,露头就打,搞的山上的渤海军死伤惨重。
在唐军的前后夹击下,山上的渤海军陷入了困境,如果继续死守可能有被困死的危险。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渤海军利用地利的优势,熬到了天黑,然后收缩兵力,在次日黎明进行突围,沿小路朝显德府狂奔而去。
平辽军对地形不太熟悉,所以并不追赶,集中力量清理道路上的滚木礌石,然后迅速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