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初七。
宜:出行、合婚、动土、**。
一大早,林川便带着车队出发去青州。
按本地的规矩,下聘需备“六礼”。除纳征礼外,其余五礼——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均需男方持雁为礼送至女方家中,称为“奠雁礼”。
只是活雁难捉,本地人习惯用大鹅替代。
此时大鹅被装在笼子里,颈间系着红绳,正伸长脖子扑腾;在笼子旁是六匹绸缎,青、红、紫三色各两匹,用竹架撑得平展,边角不见半分褶皱;十匹细布捆作一束,外面罩着绘有缠枝纹的锦袋,算作“束帛”;两坛酒封着红泥,泥上用朱砂点了个“吉”字;另有两匹锦缎叠成长方,压在礼单最下方,与一叠写在洒金纸上的“礼书”一同放进红漆木盒,以示庄重。
这些物件装了两辆马车,车上也都系着半尺宽的红绸。
芸娘前一夜便领着仆妇们忙活,将铁林谷自产的面粉、棉布也一一收拾妥当。面粉装在素布口袋里,袋口用红绳扎成如意结;棉布裁得方方正正,叠好后压在绸缎旁,都是秦砚秋喜欢的细韧料子。
二十名战兵也都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个个都是喜气洋洋。
二狗指着远处的城池:“大人,青州城的城门开了。”
林川抬头望去,城门楼子在朝阳里渐渐清晰。
守城的瞧见马队们的装束,早就认出是铁林谷的人马,迎了上来。
“林大人!好久不见!”一名小旗官笑着拱手道。
林川看着他有些熟悉,愣了愣:“你、你是……边军大考……先锋营小队的?”
“哈哈哈林大人好记性!在下赵千户先锋营麾下小旗官牛百!”
小旗官见林川一眼就认出他来,顿时喜上眉梢。
他本是西陇卫参加边军大考的一员,那日铁林堡小队以一敌多,他也有幸加入其中,最终横扫对手,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天,可那热血激烈的场景,犹在昨日,就连铁林堡队长一战成名,直升游击营百户的光辉事迹,也都传遍了先锋营。
“林大人这是?”牛百看着马车上的红绸子,好奇地问道。
二狗在一旁笑道:“我家大人要去同知大人府上提亲……”
“同知大人?”牛百
愣了一下“秦同知半个时辰前就出城了。”
“出城?去哪儿了?”
“去黑水河巡堤了这些日子常去。”
“这样啊……”
林川点点头想了想:“马车先进城把聘礼送到同知府上按礼数交给门房。”又转向二狗“十个人跟着车余下的跟我去黑水河。”
刚好他这几日正盘算着从黑水河引水入谷的事顺便去黑水河看看。
“是大人。”
二狗应声转身跟赶车的交代了几句。
无非是让他把礼单呈仔细莫要失了规矩。
十名战兵跟着马车进了城。剩下十人则掉转马头跟着林川朝黑水河方向疾驰而去。
……
离黑水河还有十几里路。
马车从官道拐进一条小路。前几日下过雨路上还有些泥泞马车偶尔会陷进去一众衙役便七手八脚帮忙把马车推过去。
虽然已是秋天可日头还有些毒辣每个人也都是满头大汗。
“哎?前面怎么有个茶摊?”前面的衙役出声道。
“巧了!”另一名衙役笑道“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前几天还没有啊……”
秦同知闻言掀开帘子:“小七。”
“大人。”陈小七快步跑上来。
“让弟兄们歇歇脚
陈小七抬头望去三岔路口果然支着个蓝布棚子几根歪歪扭扭的木柱撑着顶底下摆着四张方桌桌腿都用石头垫着才勉强放平。棚子角落支着个炭炉铜壶在火上“咕嘟”作响。
“是大人。”他点点头回头吆喝了一声。
马车缓缓停了下来衙役们走了过去。
卖茶的是个敞着怀的汉子又高又大又黑又壮正用粗布巾擦着碗见他们过来脸上堆起笑露出两排黄牙。
“几位官爷辛苦!”黑汉子吆喝着“刚沏的茶解解热!”
棚下已经坐着七八个庄稼汉都是短打扮有的敞着衣襟扇风有的低头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