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64.杀死汉武帝39

送大军远征的仪式已经完成,李茉站在城楼上,远眺蜿蜒的军/队,旗帜只有远远一个小点。那个游动的红点,代表着主帅的位置。

摸摸腰间,香囊空了。来时,香囊里装了一个银熏香球,已经在书桌上被香气熏染了十多年。昨夜,李茉彻夜未眠,在熏香球上镶嵌了绿松石,拼成长平二字。这些年忙于政务,手艺活都懈怠了。

并非有什么妄念,只盼着这香熏球能寄托愿望,盼他保重身体,平安归来。

大军带起的烟尘慢慢散去,属官过来禀告:“女君,该去廷尉署了。”

霍去病的死因已经查明,是那个养马的辅兵在马鞍上动了手脚,趁着霍去病长途奔袭劳累不堪之际,投放了瘟疫病人身上的疮痂。

收买这个辅兵,不过三十金而已。

大汉的冠军侯,汉军第二代军魂,三十金而已。

深挖之下,幕后主使不过是那些失权勋贵,败落的开国功臣之后提供人脉,被新提拔军侯挤占高位的无能之辈动手,被打击的豪强提供金钱……听着皮鞭抽打在这些人身上,李茉的眼神冷的像冰一样。

这些人阖家灭门,刘彻在杀人这件事上,绝不手软。明正典刑、布告天下,死后遗臭万年。

李茉无法理解,这些人也高居庙堂,难道不知道汉匈之间的局势吗?杀死领军之人,他们要让大汉回到以往卑躬屈膝的日子吗?

他们才不想这些呢!不管匈奴如何肆虐,伤不到他们分毫,百姓再苦,不妨碍他们吃香喝辣。大汉又不是要亡国了,现在不就挺好的,再让皇帝胜利下去,就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

李茉听闻这些大实话,不在试图和他们讲道理。小说还讲逻辑,现实更魔幻,这些人愚蠢、无能、不知死活!

英雄为这等人流血牺牲,何其可悲!

……………………

亲兵素衣免冠,头缠白布,单膝下跪,双手拖着一副铠甲:“大将军遗命……这套甲胄……跟随多年……”

不行了,说不下去了,虎背熊腰的亲卫哽咽着,话都说不完整。

李茉接过这套盔甲,跌坐在地上,盔甲沉沉压着膝盖,压得她站不起来。

“大将军反复高热……退不下来,酒精散热、针灸刺穴、汤药入口,都没用。白天退下来,晚上又烧上去。”义华详细讲述救治过程,她本就是李茉给卫青上的一道保险。可惜,无用。

“女君,甜姨在府门口转了好久,依旧不进来。门房去问了,她自陈无言相见,只是家里人逼迫得紧,只得在府门口拉磨。”属官小声回禀情况。

一切的一切,李茉都恍若未闻,一个早就有所预料的消息,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的时候,心还是跟着沉沉坠入深海。

李茉感觉自己的心脏被一根细钢丝紧紧勒着,她拼命呼吸想要自救,可钢丝上加了一个称砣,钢丝勒进血肉里,解不开、剪不断、绕不过。

卫青的葬礼盛大隆重,以国礼葬于茂陵东北侧,墓冢仿照阴山的形状修建,以此纪念他远征匈奴、纵横大漠、战功彪炳的一生。

被他从范夫人城中救下的将领、士卒代表披麻戴孝,沿途祭奠,踏平的路途三年不长草籽,洒出的纸钱让整条道路铺满白色。

刘彻大病一场,卫子夫大病一场,李茉在卫青墓前敬了一樽烈酒,她不能垮,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卫青用他的死,给刘彻敲响最后的警钟,此时,真的不适宜再对匈奴用兵。

此次出征,卫青带救援军声东击西,亲自作饵引开左贤王部,后军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突破防线,汇聚一处。卫青带领大军,再次北上追杀匈奴残部至余吾水,鲜血染红河水,匈奴单于、左贤王、右贤王身死,大妃下嫁八岁侄孙,拥立他为新大汗,带着几百人的残部,远遁郅居水,发来国书称臣,发誓永不侵略汉土。

带着大军回到朔方城,众人才知他一直发热,只是压着消息不让传出,到了压制不住的地步,不得不告知高层将领。

偏将、裨将等也不敢把军神将倒的消息散播出去,生怕引起军中哗变。卫青后半程只能躺在马车上,遥控指挥大军回到关内。等到五原郡时,消息传开,大军哭声绵延数里。

此次领军的公孙敖、李广利、苏建下狱待斩,其他偏将都被贬为庶民。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不是人人都是卫霍,不是随意撒下草籽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天才。

人人沉浸在悲伤中难以自拔时,刘彻召集众臣宣布,经略南越。

刘彻仿佛战争机器,卫青的死也不能令他动摇半分。

南越老王新丧,新登基的国主赵兴乃中原女子所出,一向亲近汉朝。母子两人都有意内附,若能兵不血刃吞下南越,自然大喜。

南越国中都是亲汉之人吗?能做土皇帝,谁愿意做属臣?刘彻派出使者,不过是想着万一能捡个便宜,但万分之九九九九,这场大战,不可避免。

李茉知道劝不住,干脆不劝了。

果然,使者安国少季被南越权臣吕嘉所杀,亲近中原的新王、太后、臣属也在政变中被一一清算,大战不可避免。

加税,不可避免。

李茉早就说过,国库不堪重负、百姓不堪重负,她一直咬牙撑着,把跟随卫青出兵的军卒粮草、抚恤、赏银一一兑现,她不想这些人既流血又流泪。

压榨潜能做完这一切,李茉回头,发现九卿中的许多重要岗位,已经换了人选。

一切都是悄无声息进行的,就像当年未央宫辩经之后,李少君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当初用黄/谣激怒李茉的未央宫殿前广场狂奔一样,跑过之后再无痕迹。刘彻当年说要严查给李茉一个交代,如今黑不提、白不提,一床大被就掩盖过去了。

早朝上,刘彻再次提出加税、增兵的事宜,再次遭到李茉的反对。这种一来一回的场面在近两年反复出现,朝臣们似乎都习惯了。只是今天格外不同,被反驳的陛下不再温声细语询问商讨,只是冷漠道:“朕意已决。”

李茉带领朝臣恭送陛下离开,殿外的阳光格外刺眼,照在人的皮肤上却是冷的。李茉在阳光下摊开双手,她的手上只有拿笔的地方还有茧子,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双养尊处优的手,不是当年织布求生的小女娘。

当天,李茉私下递上了辞呈。

刘彻没有反应。

第二天,李茉在早朝当众请辞。

刘彻“大惊”,历数李茉的功绩,说大汉不能没有他她。

李茉和刘彻心有默契,接下来是三请三辞的表演片段。

李茉已经着手收拾行囊,渭水河畔的旧宅早已不再居住,这些年安置亲近旧人,如今正式改为启蒙女学,后院的染池没有拆除,来读书的女娘若是银钱不凑手,就当个织娘、染娘,用劳动换学费。

李茉问了与她关系亲密的旧人,是否愿意随她回楚地。她和刘彻的关系日渐疏远,朝臣们有目共睹,李茉一退,能力、家世稍有不足的女官,会立刻被逐出朝堂,甚至有性命之忧。

最终,只有入了廷尉署的屈湘愿意回去,她是继承李茉理念最彻底的学生。她这些年在廷尉署主理刑狱,保护平民百姓,被尊为“屈青天”。屈湘知道自己得罪了多少权贵,李茉一退,她保不住性命。

屈湘生了三个孩子,随自己姓,孩子父亲大家都知道是谁,但大家都默契的当做不知道。走的时候,一个男孩儿留在长安,给他一份傍身的家产,另外两个女儿带在身边,传其衣钵。屈湘是继承李茉理念最彻底的学生,她教导自己的女儿像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