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今天李琳要回来,陈兰是年初三回娘家,王梅是年初四回,回娘家不一定都是年初二,这都是年前商量好走亲戚的时间的,这样就不会凑一起。
年初二也还要拜土地庙,这边有个说法是拜契的,小孩子身体弱,拜契的说法是说土地公会庇佑这个小孩健康长大,不管是真还是假,陈兰和李源必定也是会照做,为人父母者,爱子女者必定希望自家的小孩健康长大。
拜契有红绳牵着铜钱,拜土地庙回来后就给小孩带上,基本就是带上个正月,正月后就收起来,等到来年年初二换上新的红绳再拿去拜土地庙后再给小孩带上。
李源拜完回来后,牛料绳交给陈兰,陈兰给小茹和小意戴上牛料绳,叮嘱说:“好好爱护,别搞丢咯。”
小茹乖乖戴上了,但还是问:“妈妈,这个是什么呀?”
陈兰:“是牛料绳,拜了土地公后保佑小茹健康长高高的。”
长高高,不吃药药,这个诱惑很大的,小茹很认真的拍了拍胸前的铜钱。
今天女儿女婿过来拜年,李老头和周老太早早的就起来了,李老头早早的去集市看看有没有鲜货,周老太是早早的起来去劏鸡劏鸭了,陈兰和王梅吃过早饭也下老屋帮忙备菜了,至于李源和李江先去地里干活,干的差不多时间就回来炒菜。
去买菜的李老头回来了,买了两条新鲜的排骨,一条大白鲳鱼,两斤大虾,两斤鱿鱼筒,还买了一袋河粉,粉丝也买了一扎,买好东西就赶紧回去了,这物价高,实在是不敢多逛。
李老头买菜回来,周老太和两个儿媳妇还在拔鸭毛,鸡还没劏,鸭毛实在是不好拔,这鸭是母鸭孵蛋养起来的,快一年的公鸭了,好大只。
菜买回来了,李老头把菜交给周老太处理,他去地里割新鲜的清草,家里的母牛夜里生的牛崽崽,不知道是年初一生的还是年初二,一早起来去喂牛发现的,好在牛棚围的够密实,不然真怕小牛崽给冷到了。
李老头也不知道现在哪里有鲜草割,就到处踩点,也不是瞎逛,就专门去湿地没那么干燥的地里找。
先去了池塘周边的地逛了逛,就人家种玉米地里面有,但也不是很多,还去了空稻谷地里割,割了水稻之后地空着还没种作物,这里面有不少的草,李老头就在蹲在地里挪来挪去的割草。
李老头在地里割草的时候李琳和姑爷郑鑫到了,骑的摩托车快了点,上午十点就到了,到家之后小茹他们围着李琳不停的喊姑姑,郑鑫就跟周老太她们打招呼:“妈,大嫂,二嫂,新年好,有什么要帮忙的?”打完招呼提着东西就往桌子上放。
买的排骨、鱼还有螃蟹就提到厨房,周老太见女婿买这么多东西来,就说李琳:“人来了就行了,还买这么多东西,过年的东西贵的很,有口福了。”
周老太也让小茹、小莹、小修喊人,说:“这个是小姑父呀,快来叫人。”
小莹:“姑父”
小茹:“姑父”
小修:“姑父”
郑鑫:“新年好呀,小朋友们。”
小莹&小茹&小修:“新年好,恭喜发财。”
小琳见李老头不在家,就问周老太:“妈,我爸呢?大年初二呢,人都不见在家。”
周老太见李琳要凑过来帮忙拔鸭毛,就赶她:“你带女婿出去溜达,用不着你帮忙,咋家的牛生了牛崽,你爸去割草给牛吃了。”
接着又说,“前几天做的木叶夹,我早上已经热好了,在锅里盖着,你拿两个给阿鑫吃。”
李琳问周老太:“是甜的还是咸的?”
周老太回道:“甜咸的都有,花生的有甜咸,有芝麻粒的是甜的。”
李琳拿了两个木叶家,直接把带芝麻粒的给郑鑫,郑鑫的口味李琳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她自己就拿了个花生馅的,但就是不知道这是甜的还咸了,反正花生馅甜咸的都好吃。
吃过木叶夹之后,李琳推出家里的另一辆单车,准备去地里找李老头,但骑车带人好费劲哦,还带大人的话就更费力气了,李琳就问陈兰:“二嫂,你家的自行车在家么?”
“在家,门的钥匙在老地方,你开门去推自行车就行了,你要去哪?”
“去地里逛逛,找找爸,看他在哪割草。”至于为啥有摩托车不开摩托车,当然是摩托车要加油,而且就逛田地,还是单车更灵活方便,也不远。
三个小的也想跟着出门,但今天李琳不想带他们,骑单车吹风,天冷把小孩吹感冒不好搞,还过年过节的,要是走路的话就带着了。
李琳要是不带她丈夫到处逛,那让他和其他上门的做客的女婿一样在椅子上呆坐或者在屋子周边闲逛么,这样像个呆子,还不如直接带出去溜达。
李琳带着郑鑫上陈兰家,郑鑫还问李琳:“阿琳,不帮忙做饭么,让妈和嫂子们在搞,不好吧。”
李琳牵着郑鑫的手说道:“没事,等会大哥和二哥回来炒菜的,这冬天的草不好找,我们帮爸割草也是一样的。”
李琳在前面带路,郑鑫跟在后边,李琳骑着车东张西望,郑鑫跟紧李琳,就怕一个不小心把人跟丢了。
路过一块空地,李琳停下来仔细认了认,没错,是她老爸,李琳停好车,拿上镰刀,郑鑫也拿着镰刀跟在后面。
李老头割草过于认真,以至于李琳来到他后边他都没发现,李琳喊他,还把他给吓了一个哆嗦,李琳直接蹲在李老头的跟前,“爸,新年好,咋家的牛生的是小公牛还是小母牛?”
郑鑫也跟着打招呼:“爸,新年好。”
李老头:“新年好,生的是小母牛,冷飕飕的,你快回去,我很快就割满一麻袋了。”
李琳已经动手割草了,头都不抬的回话:“回去妈也是让我坐着,用不着我帮忙做饭,满了一麻袋就再割一麻袋呗,这样明天就不用再来割草。”
郑鑫也跟着附和:“对”,对于在家坐着,还是干活更自在,反正这活也不累还能讨好岳父。
割了两麻袋草,装的满满当当的,麻袋口都差点缝不上了,拽着麻袋口用力拖着走,装车捆绑紧实就骑车回去了,到了村口,解下一麻袋的草放好留着明天喂牛,另一麻袋的就直接拉到牛棚边,然后用力扯出来,再用棍子拍打,这样可以把草根上的泥打掉,用手抓着草抖一抖再挑给牛吃。
周老太见李琳和女婿回来了,就问她:“见着你爸了吧?”
李琳和郑鑫坐着在洗手:“见着了,见着了,还和爸割了两袋草回来,爸现在喂牛去了。”
郑鑫见两个大舅哥在厨房炒菜了,打了招呼就出来院子这,看李琳和侄女及侄子玩。
汤饭,白切鸡,白切鸭,鸭汤都做好了,炒菜的继续在厨房奋斗,其他人就坐着在聊天,当然不是就坐着聊天,毕竟花生种还没剥完呢,手干活也耽误不了嘴上说话。
剥花生的时候,有芽的和小粒的花生就放一边,小孩想吃的时候就拿来吃,实在太小没啥吃头的就留着喂鸡,反正就是不会浪费掉。
聊着聊着陈兰就说起年后李源要出去打工,李琳就问:“那是跟着熟人去,还是去到了再找,打算去哪里做工,羊城?”
陈兰道:“跟着人去,去禅城,去家具厂干,他会木工,要是进电子厂干,也不会这个技术,干流水线的活,也学不到什么,还不如在家种地,也可以在家打零工。”电子厂的核心技术都在老外的手里,莞城的电子厂也一般做些零配件的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人员需求量大,流动性也大,有事还三班倒,长期干下去,钱没挣到人累倒了,得不偿失。
郑鑫对于二舅子的木工活也是认可的,毕竟李琳的陪嫁家具就是二舅子打的,看着就结实大气,旧时的款式,年轻人大多不爱这些款式,就喜欢花里胡哨的,反正郑鑫还挺喜欢二舅子打的家具,简朴大气,但多出去见识也是好的,见多识广。
李琳就问王梅:“大哥呢?大哥是什么想法?”
王梅:“你大哥没啥手艺,就种地厉害,出去干活也是去干工地的活或者进厂打工,在外面花销也不少,就计划出年包了村里的林子来养鸡,再种上果树,看养鸡和种果树能不能赚到钱,能赚钱就不出去打工了。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也舍得花钱在吃身上了,种水果和养殖还是有所为,反正也是一口子吃不成大胖子,慢慢来呗,种水果也要个时间才能开始长果,长果前果林用来养鸡最好不过了。
李琳就说:“那要和村集体签好承包合同,果树生长周期长,承包时间要拉长点,承包个三五十年都行,别等能赚钱了后让别人摘果子了。”
王梅:“好,还有什么?”
李琳:“就注意合同就好了,种果树和养鸡你们更专业,到时我在县城看看有没有养殖和种植类的书籍,有的话就带回来给你们看。”
一筐的花生剥完了,菜也做好了,每做好一个菜,小孩子们围着饭桌哇一声,接着弯着脑袋看厨房的爸爸和伯伯在忙活,知道大人在厨房里面忙活,就没进去捣乱,这么乖乖的小孩,悄悄投喂一下也正常,李源给小孩子们一人剥了一条大虾,三个小孩就蹲在门口一小口接着一小口的吃完了,吃的很是珍惜的摸样,这虾太鲜甜了,不用蘸调料都好吃的不得了。
吃了虾,小孩也满足了,也知道不能得寸进尺了,心满意足的吃了虾后还打水洗手,李莹用手把水井的压把手往上推,再往下压,然后就能出水了,李修和李茹已经早早把手放在出水口了,水一出来就两小手掌合着来回摩擦,还手指手背也都洗上,还真别说,这手洗的有模有样的,压把手也都给洗了一下。
两个小的洗完了,就到李莹洗手了,李茹和李修一个人拉不下把手,所以两个人合力来,一前一后,像个小秤砣一样,看着这熟练的姿势,这活应该不少干。
洗了手的小孩就去搞大人,小茹靠在她姑姑背上,陈兰就说她:“你好好坐着,别搞你姑姑啦,刚刚你爸爸给了你什么好吃的?”
“大虾,好好吃的大虾,是我爷爷买哒。”
“嗯嗯,那你长大后赚钱给不给爷爷买大虾吃?”
“赚钱给爷爷买大虾吃,还买大鱼,买猪脚脚,买好多好多,也给奶奶买,全部都给买。”
小莹和小修听到妹妹画饼,他们也加入真情表白,许诺了许多许多,虽然大人们现在吃不到小孩的画的饼,但这话听着也好听呀,果然还是自家的娃娃天底下最好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