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承认,自己不是什么圣母,他的骨子里是个有着强烈民族归属感的人,对内,他推行新政向来循序渐进,体恤百姓疾苦,不愿因变革过于激烈而让子民受苦;
但对外敌,他绝不会有半分手软——纵使打得一片焦土,血流成海,他也要让敌人百倍偿还!
“爱卿一路辛劳,你回去后,即刻整军出征。所需粮草、**,朕会传谕厦门基地兵工厂全力供应。”
朱由校望着罗澜,语气缓和了些许,却依旧带着期许,“朕等着你的捷报,等着你收复大员的好消息!”
“末将定不辱使命!必诛海盗,尽驱番夷,收复大员,捍卫我大明海疆!”罗澜再次躬身行礼。
起身之后,他看了看朱由校,略作迟疑,还是开口道:“陛下,大员之地不过区区海盗和几艘红夷战舰,臣麾下战舰数百,精兵数万,以雄狮击疥癣,未免有杀鸡用牛刀之嫌。”
朱由校闻言,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想法,意味深长地看向这位年轻的将军,笑着反问:“哦?那依爱卿之见,当如何啊?”
“南洋广袤**,西夷殖民者盘根错节,吕宋、满剌加等地皆有其巢穴,更曾屠戮我大明子民数万,末将担心仅凭广东水师难以支撑全局。”罗澜目光灼灼,丝毫没有被看穿心思的尴尬,直言请战,
“末将**,待拿下大员后,即刻率主力南下南洋,助胡大都督一臂之力,共讨西夷、为我大明拓土开疆!”
朱由校心中暗笑,广东水师拥有近百艘战舰,数万精锐,即便是直面欧洲的无敌舰队也有一战之力,更何况只是平定南洋,更不要说胡泽明还总督两广军务,又岂会“孤军难支”?
这罗澜,分明是嫌大员之功不够,想在南洋再立不世奇功!不过“闻战则喜”本就是武将本色,他倒也不以为忤。
果然如前世所言,“年轻的士兵渴望功勋”,这年轻的将军看来也不例外啊!
“好!朕准你所请!”朱由校朗笑出声,殿内顿时充盈着帝王豪迈之气,
“若你能三月之内收复大员,除去必要的东南驻守水师外,其余主力尽数随你南下!与广东水师会师后,可便宜行事,务必将西夷殖民者尽数驱逐,复我大明南洋旧疆!”
“谢陛下!臣定不负圣望!”罗澜大喜过望,抱拳行礼,转身大步离去,那急切的模样,仿佛生怕皇帝反悔。
望着罗澜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殿外,朱由校的目光重新落回舆图,指尖从大员缓缓滑向南洋。
南洋之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实乃天赐之土。然当地土人固守陋**,不谙教化,空有宝山而不善用,诚为可惜!我大明子民,素以勤勉立本,以礼义治世,所至之处,荒地成良田,僻壤变通衢。
此乃天道使然,由文明昌盛之族治理未化之地,方能物尽其用,惠及万民。西夷鸠占鹊巢已久,今日,正该物归原主!
这一番部署下来,朱由校顿觉胸中郁气尽消。他忽然明悟:自己既得系统助力,又手握重兵,何须如此畏首畏尾?
身为大明皇帝,坐拥数十万精锐之师,锦衣卫侦缉天下,理应万事顺遂才是。
“先前倒是被‘循序渐进’缚了手脚。”朱由校自嘲一笑。
说到底还是穿越的时日太短,至今不过一年时间,自己虽手握大军数十万、锦衣卫权柄一时无两;
但士绅地主仍凭“优免赋役”之权兼并土地、盘剥百姓,对新政阳奉阴违,而地方卫所仍多沿旧制,积弊深重,终究是威慑不足啊。
但是如何对付这些个士绅地主阶级,他在后世已经学习过了。这些人久受封建特权滋养,早已养成“不见刀兵不低头”的劣根性。
导员曾经说过,封建地主阶级由于其本质,所以在面对危机时,必然往往选择妥协投降,而非反抗。
所以要想推行新政,就该把刀架在这些人的脖子上!朱由校眼中闪过冷光,那么这把刀就应该磨的锋利一些了。
“刘若愚!”朱由校扬声唤道。
“奴婢在!”
“传朕旨意,三日后,着六部尚书、英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