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禾小满就往新房赶去。
他们这个村子地理条件还可以,一边靠着山,一边临着河。山上有搞果树承包的,但田却没多少人种了。原因无他,一公里开外就是一片工业区,村里的男男女女,都更乐意去厂里做工,收入稳定,还不用看天吃饭。
村子跟市内那些以收租为营生的城中村自然是没法比,但要是跟那些以种田为唯一收入来源的偏远村落比起来,又算是不错了。总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靠着工业园,也算有点进项。这些年,村里一半的人家,都新盖了自建房,禾小满家属于动手比较晚的那一批。
盖得晚自然有盖得晚的原因。她们家一直没什么钱,直到近些年才宽裕了点。禾小满的户口是继承自她父亲,父亲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三十年前和外出打工的禾丰年相识,两人也曾有过几年蜜里调油的好时光。可惜好景不长,大概禾小满五岁那年,父亲生了一场重病,家里借钱治病,折腾许久,最后人还是没了,剩她们母女俩过日子。
禾丰年出身于一个比这里更偏僻更落后的外省乡村,即便男方去世,她也不愿带着女儿回自己那个更看不到希望的娘家。她熟悉这块土地,也看好这座城市肉眼可见的发展势头,觉得留在这里总有出路。于是,禾小满的户口就被保留在这,希望能凭借这个户口,在城市的发展中谋一点福利。
户口到底占没占到城市的便宜不好说,但这里的人,思想观念确实比禾丰年老家的乡亲要“先进”那么一点。尽管掰扯了很久,禾丰年又是搬出丈夫临终遗言,又是送礼拉关系,磨了快两年,才终于让丈夫名下那块宅基地,落在了当时年仅七岁的禾小满头上。就这样,独生女禾小满,名下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这栋在建的新房子,法律上的主人也是她。
趁着地和房子都是自己的,禾小满下定决心要好好打造安全屋。虽然她现在对天灾的具体形式还一无所知,只能按照副本里积累的生存经验,和最基础的避险需求先进行初步改造,后续再根据情况慢慢添加设施。
新房是一栋三层的小别墅,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外面带着一个宽敞的院子。工人们正进出搬运水泥和水电材料,现场一片忙碌。这个施工阶段对禾小满来说刚刚好,要是房子完全装修好了,再想加东西改造就不那么方便;要是退回更早的主体建设阶段,她又怕来不及在末日降临前彻底完工。
禾小满走进院子,找到了施工队的工头黄师傅,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师傅,能不能再给我在院子里起两间小房?其中一间做厨房,里面砌个柴火灶。”这是禾小满的经验之谈,电磁炉燃气灶固然方便,但万一碰到像副本里那样断电断气的极端情况,还是最原始的柴火灶最可靠。
黄师傅一口答应。老式柴火灶蒸出来的饭可香,好多人就好这一口,这两年找他搭灶的人不少。至于小房,那也是常做的,放点什么东西都很方便。
见黄师傅答应得爽快,禾小满趁热打铁,问他们能不能帮她打个火炕和壁炉。副本中使用壁炉的体验让她念念不忘,她想再来一个。火炕则是昨天她刷视频查资料时看到的,火炕约等于天然的电热毯,温度高低全由添柴多少决定,和柴火灶一样,原始但好使。
壁炉?火炕?黄师傅一头雾水地看着对面年轻的房主,他实在有点摸不着头脑。壁炉他还能理解,有些追求格调的别墅业主喜欢装,就算不常用,摆着也好看。可这火炕……这么年轻的姑娘,怎么会喜欢这种“土里土气”的老玩意?
“老板,你想冬天保暖,装什么炕啊?“黄师傅试图劝说,顺便推销一下更现代化的方案,“我们现在给你安暖气多好,水暖、电暖都方便得很。现在正好和水电一起设计走线,一点也不耽误,保证屋里暖和。”他这么积极,一来是装暖气也算个工程,能有点额外收入;二来也是真心觉得,在他们这地方,冬天冷不了几个月,装暖气都算他黑心推荐了,更别提土炕了。
禾小满摇摇头,态度很坚决,她心里有自己的盘算。就以暖气的功率,绝对能把阶梯电费干到最高档,这么大一栋别墅,开一个月暖气起码花掉她一千多块。钱还是小事,万一停电了,暖气可就成了摆设,这么高的耗电量,就算她能搞到发电机也未必带得动。相比之下,还是依靠实体燃料的火炕更让她安心。
“我就想装炕,师傅,顶多给卧室安几块暖气片备用,您就说能不能做?”
面对这个奇怪的年轻雇主,黄师傅心里嘀咕,但绝没有把送上门的活往外推的道理。商量好额外请一位有经验的北方师傅来负责打炕,又确定了暖气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再拉扯了一番价格,黄师傅最终还是接下了这单混合风格的保暖工程。
搞定了保暖设施,禾小满又跑上楼顶。楼顶是个宽敞的大平顶,施工队之前特意按照禾丰年的要求,没做任何花哨的装饰,只是在四周砌了一圈结实的水泥墙。
楼顶现在还只是光秃秃的水泥地面,禾小满站在上面,环顾四周,心里琢磨着怎么做防水。
这也是她从副本里得到的教训。在副本的最后几天,安全屋内其中一间房的天花板出现了渗水的痕迹。尽管她已经很勤快地扫雪除冰了,但那个角落是个死角,处理起来很不方便,日积月累,还是没能避免渗水的问题。
所以说,防水工程必须重视。不说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雨灾雪灾,就光是为了应对每年的台风暴雨,把防水做好也很有必要。
她和负责做防水的师傅在楼顶聊了很久。师傅说,屋顶要刷第一层防水材料,然后刷冷底油、再铺第二层防水卷材,确保闭水实验不漏,最后做第三层水泥保护层。其间还涉及到地面找平、女儿墙倒角处理、下水口加强处理、防水材料和卷材的品牌选择差异……林林总总一堆专业名词和注意事项。禾小满听的很仔细,还不时拿出手机查一下资料印证,最后和师傅商定了方案,报价每平米300元。
这个价格在村里确实算贵的,别人家楼顶防水可没这么下本钱。但师傅拍着胸脯保证,这个价格包含保温层和外墙防水一起做,材料也用好的,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来,绝不偷工减料。
定下防水的大事,禾小满马不停蹄,又立刻赶往本地的建材市场。她得去看看窗户。
禾小满深知好玻璃的重要性。在副本里,除了撬锁,敲玻璃这类勾当她也没少干。普通的家装玻璃,基本属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类型,差不多两锤子就能敲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