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256章 巨兽的骨骼

第一根肋骨的成功安装,像一声发令枪响,彻底点燃了五龙潭船坞里每一个工匠心中压抑已久的创造激情。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那首创世之歌,便日夜不息地在这片充满了希望的山谷里回荡。整个巨舰的建造过程,进入了一种近乎狂热的高速运转状态。有了第一根肋骨的成功经验,后续的安装变得无比顺畅。每一根同样由百年巨木经过蒸汽烘干和弯曲定型而成的庞然大物,都在工匠们日益默契的配合之下,被精准地吊装、对位、嵌入那早已预留好的榫卯之中。

“当!”

“当!”

“当!”

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成了船坞里永恒的背景音乐。

一个月后,当最后一根尾部的肋骨,在夕阳的余晖中被稳稳地固定在龙骨之上时,所有参与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开拓者们,都下意识地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他们抬起头,仰望着眼前这具充满了史诗般壮丽气息的庞大骨骼,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那是一幅足以让任何一个亲眼见到它的人都为之灵魂战栗的画面。

七十米长的巨大龙骨如同一条蛰伏的神龙,构成了整艘船最坚实的脊梁。而在它的两侧,上百根弯曲的巨大肋骨,如同巨兽的胸腔,以一种充满了原始力量感和几何美感的姿态向上、向外延伸,勾勒出了一艘未来巨舰那雄伟而优雅的轮廓。

阳光透过船坞顶棚的缝隙洒下,在那一排排巨大而整齐的白色骨骼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人站在它的下方,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

它就像一头来自远古神话中的巨兽骸骨,虽然还未生长出血肉,但那股足以征服任何风暴的磅礴气势,已经扑面而来。

在短暂的震撼与庆祝之后,更加繁重也更加精细的内部工程,便立刻马不停蹄地展开了。

巨大的船坞变成了一个充满了组织与协调之美的多工种协同作战平台。

在船体的中后部,王师傅和他手下那支日益壮大的技师团队,正小心翼翼地将那两颗充满了澎湃力量的“卡特彼勒”柴油心脏,吊装进由厚重钢板和工字钢焊接而成的独立承力机座之上。而在他们的旁边,另一组工匠则开始铺设连接着螺旋桨的巨大传动轴和复杂的排烟管道。

在船体的前部和中部,陈师傅则亲自带领着最顶尖的木工师傅们,开始了最考验传统手艺的“水密隔舱”工程。他们用厚重

的樟木板,以一种充满了东方智慧的榫卯结构,将巨大的船舱,分割成了一个个如同蜂巢般坚固而独立的隔间。

而在这些主体工程之间,更多的“装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电工们正忙着在船体的骨骼之间铺设第一批主电缆,为未来遍布全船的电灯、导航设备和生活设施提供充足的能源。他们甚至还从废墟里搜刮来了几台商用的大冰柜,在经过王师傅的巧手修复之后,准备将它们安装在未来的厨房和食物储藏室里。一**立的柴油发电机也被安置在远离主机的隔舱内,作为备用电源。

整个船坞,就像一个繁忙而有序的巨大蚁巢。每一个工匠,都是一颗尽职尽责的齿轮。他们共同推动着这头史前巨-兽,从一副冰冷的骨骼,向着一艘真正可以呼吸、可以拥有心跳的生命体,缓慢而坚定地进化。

……

与此同时,那场因为“冰川危机”而引发的难民潮,也终于渐渐地接近了尾声。

洪水的峰值已过,虽然上游的河水依旧浑浊而湍急,但至少,那铺天盖地的“浊流浮萍”已经不再出现。

在经过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持续接收与甄别之后,五龙潭基地,这个小小的“诺亚方舟”,最终以一种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强大组织能力的姿态,独自承担了这场区域性灾难所带来的最沉重后果。

根据许知远和猴子提交的最终统计报告,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难民潮中,五龙潭地区一共接收、安置了超过四千名来自上游的幸存者。

在苏溟舟那充满了远见的“分流”计划之下,这股足以压垮任何一个幸存者据点的巨大人口压力,被巧妙地分解、消化。

其中,两百多名最年轻力壮、又无牵无挂的青壮年劳力,被直接送往了马可·李的紫金山港,充实了那里极度匮乏的港口劳动力。

剩下的人中,约一千五百名背景相对简单、也更愿意接受集体化管理的幸存者,则被分批次地送往了后方更广阔的云帆主岛和徐公岛,为那里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另外一千人,则被五龙潭和溪北村这两个大陆基地自己消化,彻底地融入了这个日益壮大的集体。

而最后的近一千名难民,他们在接受了“破晓之心”最初的食物和物资援助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自由。他们或加入附近早已存在的附属聚落,或三五成群地成立全新的小型定居点,然后拿着从“

破晓银行”贷来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在这片充满了希望的土地上,开始了自给自-足的全新生活。

当最后一艘运送难民的船只驶离码头时,苏溟舟才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和“破晓之心”,又一次,扛过了一场足以致命的危机。

……

在彻底解决了难民问题,并确认巨舰的建造已经步入正轨之后,一个被搁置了许久的念头,再次浮现在了苏溟舟的心头。

他找到了许知远。

“老许,”他看着这位如今已经彻底融入“破晓之心”,将五龙潭的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大管家”,声音里带着一丝询问,“我们,是不是该去看看,我们的那位‘老朋友’了?”

许知远闻言,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丝极其复杂,混杂着担忧与感慨的表情。

“是啊,”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魏政那小子,在那场大水和难民潮的双重夹击之下,还撑不撑得住。”

三天后,一支由“诺亚号”和两艘三体船组成的小型探索舰队,便悄然驶离了五龙潭的码头。它们没有再进入内河,而是直接汇入了广阔的东海,沿着那条早已被洪水和风暴重塑得面目全非的海岸线,向着南方,那片充满了未知与战火的闽越地区,进发。

航程,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漫长得多。

他们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抵达了那个曾经作为魏政势力核心的县城外围海域。所有人都被眼前那充满了毁灭与死亡气息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那座,曾经被魏政经营得如同铁桶般的县城,早已变成了一片,名副其实的废墟。

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那被浑浊的泥浆浸泡过的墙壁和街道,依旧散发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霉烂气息。大部分的房屋都已经倒塌,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在风中,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遭受过的惨烈冲击。

更让苏溟舟和许知远心惊的是,他们,没有看到,任何,属于魏政势力的旗帜和士兵。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衣衫褴褛,但眼神却异常凶悍的陌生面孔。他们三五成群,盘踞在一些,地势较高的建筑废墟之上,用木板和铁皮,搭建起了,一些,充满了防御工事意味的简陋窝棚。

他们的手里,大多都拿着一些,削尖了的木棍和生了锈的钢管。在看到苏溟舟他们这支,装备精良、船

坚炮利的“过江龙”时,他们的眼中,都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警惕和一丝,深藏的贪婪。

但,也仅此而已。

没有人,敢主动上前挑衅。

他们,只是远远地,像一群,在观察着闯入自己领地的猛兽的鬣狗,用一种,充满了审视和忌惮的目光,注视着这支,不请自来的强大武装。

“诺亚号”在废墟的外围,缓缓地,巡航了一圈。

苏溟舟和许知远,用望远镜,仔细地,搜索着,任何一个,可能还残留着魏政势力痕迹的角落。

然而,他们失望了。

除了更多的,盘踞在不同区域互不统属的难民势力之外,他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穿着旧式军装的士兵,也没有看到,任何一面,那代表着魏政的熟悉旗帜。

“看来,他是真的,没扛住。”许知远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那双,总是充满了草莽英雄气息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悲凉。

“洪水,难民……这两股力量,任何一股,都足以,压垮一个,根基不稳的军阀。更何况,是两股,一起来。”

他看着眼前这片,充满了混乱与绝望的故土,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却又露出了一丝,劫后余生般的庆幸。

“现在想想,当初,没把那些孩子,送回来是对的。”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要是,他们真的回来了,看到眼前这幅,人间地狱般的景象……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交代。”

苏溟舟沉默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知道,任何的安慰,在这血淋淋的现实面前,都显得如此的苍白和无力。

……

当天下午,在确认了无法从这片废墟里,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之后,苏溟舟,便下令船队沿着海岸线,继续向南进行更广泛的搜索。

然而,一连三天,他们几乎找遍了,这附近,所有,还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和港湾。却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关于魏政势力的踪迹。

他,和他那支,曾经在这片燃烧的群岛之上,盛极一时的庞大武装,就像一滴,汇入了浑浊大海的水珠,彻底地消失了,无影无踪。

“回去吧。”

在第四天的黄昏,当最后一丝希望,也宣告破灭之后,许知远,终于,疲惫地,开口了。

苏溟舟,点了点头。

他知道,自己该回家了。

……

当天晚上,为了躲避,海上,那越来越大的风浪,探索舰队,驶入了一个,地图上,没有任何标记的无人海湾。

海湾的深处,有一个,早已被废弃的小小渔村。村子里,所有的房屋,都早已是,人去楼空。只有几只,瘦骨嶙峋的野猫,在看到,他们这些不速之客时,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便瞬间,消失在了,黑暗的阴影里。

苏溟舟和许知远,带着几个战士,走进了,一间,还算完好,用石头垒砌的屋子。

他们,升起了一堆,温暖的篝火。

火焰,跳动着,将众人,那充满了疲惫与失落的影子,映照在,斑驳的墙壁之上。

屋外,是风,穿过,破败的窗棂时,发出的,“呜呜”的声响,和那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礁石的沉闷涛声。

他们,都没有说话。

只是沉默地,烤着,手中的鱼干。

“明天,再找最后一圈。”苏溟舟看着跳动的火焰,缓缓地开口,“如果还没有任何消息,我们就返航。”

许知远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自己和他那个充满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