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安一骑绝尘的成绩让那些准备在实车驾驶环节找回场子的新兵们彻底认清了双方的差距,也让那些成绩不理想的人无法再将天气不好作为借口。
同样,这份惊人的成绩也让夏承安再度成为集训基地的风云人物。
回到宿舍内,梁红兵揉了揉笑得快要僵硬的脸颊。
从澡堂回来的路上,每每遇到熟人,他都要接受一番祝贺,将近一公里的路上他的笑容基本没有断过。
面对外人他当然要露出笑意,毕竟自己手底下有这么个好苗子,说不高兴那真就太过虚伪了。
只是,四下无人的时候,梁红兵却变得愁眉不展。
夏承安现在表现得越优秀,他心里就越发愁。这种幸福的烦恼他不介意多来点,前提是跟夏承安的赌约到时候有人能替他实现。
一想到接下来的某一天自己不得不硬着头皮跟上级首长提出那样不合理的请求,梁红兵就感觉自己一个头两个大。
他真想抬起巴掌照着自己这张嘴狠狠扇几下,好让它长长记性。
不过,说到底自己还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他以为夏承安三头兼顾表现肯定没有以前那么惊艳,更何况从集训大队回去到现在三个多月时间,夏承安有接近两个月都在执行任务。
按理说,在如此紧凑的时间安排下,就算夏承安学习能力很强,理论基础能够满分倒也不出人意料,关键问题是,为什么实车驾驶居然也能高人一等。
梁红兵想不通,但也无暇多想。
他现在必须得想出一个合适的办法,让自己在向首长请求的时候不至于被骂得太过难堪,而且还得满足夏承安的请求。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给夏承安人为设限,让他在后续的考核中成绩没有那么理想。
不过,这样阴暗的想法仅是在脑海中冒出苗头,就被梁红兵毫不犹豫地扼杀了。
他当然也希望夏承安成长得不要过于顺利,以免这个风头无两的新兵在不知不觉中再次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但夏承安如今又没犯什么错误,明目张胆地出手打压,既不符合军人的道德要求,也不符合早就制订的培养计划。
更何况,这里头还有夏承安接不接受的问题。
梁红兵对这个大学生新兵的认识可太透彻了。
别看夏承安现在谦虚谨慎一团和气,真要遭遇不公平的对待
,并且严重侵害对方的底线,他所爆发出来的反抗意志,绝对不是梁红兵愿意接受和承担的。
哪怕,现在夏承安仅仅是个列兵。
想到这里,梁红兵也只能发出无奈地哀叹。
说到底,还是他欠考量了。
而在梁红兵愁眉苦脸的同时,基地里其他人同样对夏承安的表现产生了异样的想法。
夏承安的优异表现只是精彩纷呈的考核中比较耀眼的一点,任官兵们议论如何热闹,随着时间的流逝,各项考核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实车驾驶考核的第二课目被安排在了隔天晚上。
时间跨度这么大,是为了保证参加考核的官兵尽可能熟悉考核场地,避免视线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巨大的安全问题。
仅报名参加驾驶科目考核的新兵们当然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而夏承安却一刻也不能放松,依旧保持着考场、食堂与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
驾驶实车考核第一课目结束的次日,夏承安便迎来了车长需要接受的通信科目考核。
车驾炮通修五个专业里边,如果论跨学科最广的,当属修理无疑。但要论入门门槛最高的,非通信莫属。
其他专业初中毕业通过自学个月就可以知其然,也能初步知其所以然。
但通信专业却直接将这个门槛提升到了高中毕业。
自古以来信息就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到了现代战场,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信息环境的争夺越发激烈。
坦克在野外作战过程中想法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最优的方式就是集群作战。
而想要保证单个车辆在集群作战中始终按照上级的作战意图行动,就必须保证上下级之间的信息畅通。作为接收命令的终端,车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势必会让车组脱离战斗集群。
因此,参加通信专业初级考核的,夏承安这样的新兵反而没多少。这也就意味着,但凡参加这个科目考核的列兵,都是各连队重点培养的对象。
夏承安在驾驶科目中出色的表现并没有让这里的官兵过于侧目,哪怕昨天睡觉之前,整座营地似乎都在念叨他的名字。
通信专业考察的科目与驾驶专业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或许就是考核时间没有过于拖拉。
一天之内,三个科目依次进行,夏承安再次拿到了全优成绩。
不过,
跟那些准备充分的老兵们相比,夏承安这次并没有满分的成绩也算不上多惊艳,甚至跟其他几个同年兵比起来,夏承安也只是排名靠前而已。
不怎么出彩的成绩让通信专业的考生们心里褪下了夏承安身上那层耀眼的光环,只是,他们怎么想,夏承安却根本没有时间关注。
通信专业通过之后,还有指挥专业
的考核。
如果要将自己参加考核的科目按照难度排个名次,指挥专业绝对不作第二想。
百将易得,一帅难求。
自古以来,指挥就是一门讲求天赋的艺术。
对于车长这个战位来说,指挥才能的要求固然没有基层军官那么高,但同样也不能一点都没有。
夏承安在临来之前,连里包括封定边在内的很多车长相继教授了他们在通信方面的经验和绝招,但在指挥方面,夏承安得到最多的,还是那些非常经典的战例。
用封定边的话说,坦克作战能想出来的战术基本都摆在明面上,能灵活应用的人,就是将才,能举一反三的,就是帅才,而能推陈出新的,那就是天才。
夏承安在这方面见识还太浅,对于自家连长的话,他无法评说。
但眼下自己面临的考验,却也只能拼尽全力了。
这是夏承安参加的最没有底气的考核,哪怕考核的内容是指挥专业最基础的东西。
人们一贯以“纸上谈兵”来嘲笑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的人,却不知道在军事这个浩瀚的领域,纸上谈兵能获胜的人,已经算得上万里挑一的人才了。
这并非夏承安为自己功亏一篑,在指挥科目的考核中只拿到一个良好评分找借口。
事实上,即便那些接受过多年军事思想熏陶的老兵,最好的成绩也不过跟夏承安持平而已。
将所有参加考核的人全都拦在“优秀”评价之外的,是笔试的最后一道大题。
题目设定的背景紧跟时事,正是半年前发生在海湾地区的那场小规模战争。
假定答题人指挥的就是一辆防守方被冲散的车辆,完全丧失通信能力,物资装备短时间内都无法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发挥车辆最大的战斗力?
半年前那场突然爆发的战争对夏承安这些人而言印象太过清晰。
当战端开启不过一周,国内就通过各种渠道获悉了详细的作战过程,甚至米国因为一
些政治目的,还特意公布了更为详细的内容。
人民子弟兵内部,自上而下没少因此专门召开研讨会,从双方的国防力量到作战水平,从战场环境到战略战术,基本上只要有心,哪怕夏承安这样的新兵都能收集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然而,谁都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处于那种环境之下,还要孤军奋战,作为一名坦克车长,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发挥坦克最大的战斗力。
这道题目总分二十,夏承安只拿到了十分。
在参加考核的战士里头,这是最高的成绩了。
夏承安作答的时候,灵光一闪提了一嘴巷战。只是他到底还是没能基于这灵光一闪引申出更多东西,毕竟,从开始学习指挥到现在,他也不过堪堪入门而已。
这是自考评开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