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29.The Shock

夜幕降临,教堂里的人多了起来。来参加讲座的大都是保罗巷附近的居民们,彼此间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严肃的教堂逐渐变得吵吵嚷嚷。

有孩子的地方是最热闹的,等人多起来之后,孩子们就自发地玩耍到一起,整个礼堂间都充斥着稚嫩的欢声笑语。

虽然克拉丽莎叫亨利不要来得太早,但他依旧没过一会儿就来了。玛格丽特将最后一批刚出炉的面包摆出来放凉,克拉丽莎和亨利,法拉第和莎拉四个人主动揽了分装面包的活,这样讲座结束后方便大家直接带走。

等到了约定的时间,教堂里已经挤满了人。这里的蜡烛并不能像布莱特伍德庄园里那样把整个礼堂都照得亮如白昼,但大家都和家人挤在略微昏暗的长条木椅上,短暂地逃离日复一日的辛劳,幸福和温馨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感谢大家今晚愿意抽空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对于不认识我的新朋友,我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的名字叫迈克尔·法拉第,目前是一名皇家研究院的实验室助力和化学分析员。从我的名字大家不难听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依然是一个有很多东西要学的新人。

今天我在这里开展这个讲座,不是想像一个古板的老学究一样向大家灌输一些深奥的知识,而是真心地希望能和我们的年轻伙伴们像谈心一样,去聊一聊我们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我仍记得十三岁的那年,我在书店成为了一名装订学徒。翻开了那本《大英百科全书》,从此以后我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家不要拘束,就当我们彼此在话家常一样,那我们就从现在手头最近的事物开始。现在谁能告诉我,在这所教堂里,是什么事物正在为我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光源?”

很快下面就有清脆的童声响起。“是蜡烛!先生。”一旦有人开口,孩子们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回答。

他们不像自己的父母,已经逐渐在现实的压迫中逐渐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反而充满了奇思妙想,童言稚语可爱又逗趣。法拉第没有固定地站在长老传教的讲台上,而是端着烛台在过道间穿行。

为了避免座位不够坐的情况,来支援的朋友们都站在教堂的后侧听着法拉第的讲座。克拉丽莎和亨利挨在一起,静静地听着朋友开始从蜡烛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开始今天的内容。

烛光掩映下的法拉第和白天那个有些安静内向的年轻人又是完全不同的状态,随着他邀请越来越多的小听众上来观察,他逐渐被孩子们包围了。暖色的烛光照在脸上,他弯着腰,孩子们仰着头,一切都是这么的纯粹。

“我们来观察这支较为粗一点的蜡烛,它的内部已经融化,但却并没有蜡液流淌下来,反而是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杯口,这又是为什么呢?

燃烧中的蜡烛受到均匀上升气流的影响,蜡烛的周围冷却成为坚硬的外壳,而我们的地心引力,又帮助我们牢牢地托住了这些调皮的蜡液。”

他的手比划着气流的方向,小听众们把他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来,就连只是为了讲座后的食物而来的居民们也饶有兴致地听了起来。

“他讲得真的太棒了,他应该在皇家科学院开设讲座,每个人都会想去听的。”亨利侧过头来悄声和克拉丽莎低语。

克拉丽莎看着大家专心致志的表情,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法拉第不想把这件事推到风口浪尖。

如果这变成了一件报纸争相报道的热门活动,那他的小观众们还能依旧在这里当着他的学生吗?

克拉丽莎有时会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她总是自傲地向周围人输出自己的观点,但或许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坚持与信念,她本应该更设身处地地考虑的。

克拉丽莎不禁有些惭愧,她最近太痴迷于折腾自己的新想法了,痴迷到有些不愿意接受不一样的声音出现。

法拉第的念头越纯粹就越称得自己夹杂着更多的私心,或许最后自己会失败,她难得这样想。或者更糟糕,变得平庸。

“咱们再瞧一瞧这些做成精美造型的蜡烛,为什么和刚刚的蜡烛不同,它们点起来后蜡油就会淌下来呢?”

“因为它无法形成均匀的气流,也就形成不了平整的杯口。”一片安静中,一位年轻人在座位上大声地回答。

他大约十二三岁的样子,声音非常的清朗自信,克拉丽莎从后面只能看到他一头的卷发和消瘦的背影。

“说的很正确,小伙子。”法拉第赞赏,“那这样的现象对你又有什么启发呢?”法拉第追问。

“华丽的事物往往会失去它本该有的实用性,然而这不是它唯一所失去了东西。”这个年轻人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

“还有的是什么呢?”法拉第感兴趣地问。

“是自然作用下孕育而生的美学,它的形态,功能都由造物主精心设计而成,其中蕴含着相互制衡的深奥哲学。

我想与其视觉上欣赏那些人造出来的精美蜡烛,我会更喜欢普通的白蜡烛。因为那里有最原始的物质规律和最初的作用,那就是为黑暗中的人们带来温暖与光明。”

在场的大人们都惊讶于这样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克拉丽莎和亨利对视一眼,都有些觉得这个孩子以后肯定不一般。

法拉第忍不住问:“讲得太好了,孩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住在保罗巷这么久了,你的面庞对我来说有点陌生。”

“查尔斯·狄更斯,先生,您可以叫我查尔斯。我周一到周六都要在黑鞋油工厂里工作,所以您很难会碰到我。”狄更斯神色如常地回答。

谁?他说自己是谁?

法拉第继续进行着他的讲座,而克拉丽莎却站在那里如遭雷击,没有人懂她现在心中的震动有多大。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克拉丽莎不知道著名的狄更斯应该多大年纪,但她敢确定作为一个工业革命完成后写了这么多维多利亚风情著作的知名大作家,他不可能在拿破仑战争还没结束时就已经十二三岁,这样粗略地估计下来,他比自己熟悉的历史大了整整十岁左右。

克拉丽莎的心脏如同有战鼓在擂动,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心头浮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者,而查尔斯·狄更斯毫无疑问就是工业革命后期揭露黑暗,批评时政的领袖人物。

而现在他提前出现了!虽然克拉丽莎没有其余的样本来确定,但这是不是可以推测因为她的努力,或许历史进程真的被加速了呢?

她的工厂积极购置了大量机器改善生产效率,其余工厂相继效仿,她提前了鬼知道多少年后或许会推行的法律,试图把赌注押在如今的在野党身上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她团结了工厂主,越来越多的人因共同的志向聚集在一起……

这些努力不就是推动历史进展的最好证明吗?所以未来书写雾都底层民众的大作家也会随着提前的进度随之到来吗?这又是不是意味着未来自己的谋划成功了呢?

聪明,善良,富有同理心大作家的查尔斯·狄更斯,由于幼年时父亲欠钱入狱而被迫沦为童工补贴家用。

这段惨绝人寰的经历为他往后写下《大卫·科波菲尔》和《雾都孤儿》这样黑暗时代背景下的温情故事积攒了素材与经验,这绝对是她想的那个查尔斯·狄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