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274章 旗舰远航

海风带着初冬特有的凛冽,拂过“郑和号”那宽阔得如同广场般的甲板,将一面面印着旭日与海浪图案的五彩旗帜吹得猎猎作响。

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首次海试,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周。

这两周里,五龙潭的船坞几乎变成了整个“破晓之心”最灯火通明的地方。以王师傅和陈师傅为首的所有工匠,连同从“同济号”借调来的孙博、吴静两位专家,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将那两颗来自旧世界的“卡特彼勒”柴油心脏,从里到外,又进行了一次最彻底的“体检”和“康复治疗”。

汉克留下的阴影,如同悬在所有人头顶的一柄利剑。在周毅教授的分析报告抵达的当天下午,苏溟舟便下达了最高级别的审查指令。他自己,连同所有核心工匠,将汉克参与过的每一张图纸,每一个设计细节,都重新进行了逐一排查。

审查的结果,既让人松了一口气,又让人后背发凉。

好消息是,汉克并没有,也不可能,在“郑和号”的船体结构这种宏观的、需要无数人协同作业的工程上,留下任何明显的后门或破坏性设计。那上百根坚固的肋骨,那严丝合缝的船壳,那充满了东方智慧的水密隔舱,都是陈师傅他们这些老师傅,一锤一锤、一钉一卯,用最朴素也最可靠的传统手艺打造出来的。

而更关键的电子设备——无论是那套神秘的军用级惯性导航系统,还是整艘船的电力控制中枢——汉克自始至终,都没有经手过。这些“破晓之心”最核心的“神经系统”,从安装到调试,都由孙宇和孙博这两个最值得信赖的自己人亲手完成。

这让苏溟舟心中那块最沉重的石头,稍稍落了地。

然而,那份挥之不去的阴影,却依旧存在。审查小组以最严苛的标准,对汉克所有染指过的设计进行了“有罪推定”式的复核。一些明显存在风险、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故障的“优化”,比如那个位置过于刁钻的海水滤网接口和结构上存在疲劳隐患的船舵连杆,被毫不犹豫地改回了最原始、最笨重但也最可靠的方案。然而,汉克的许多设计的确无可挑剔,在经过了孙博等人用电脑进行的反复应力模拟、并且没有发现任何逻辑陷阱之后,一部分非核心区域的管线布局和舱室结构优化建议,被谨慎地保留了下来。这艘巨舰,终究还是带上了几分无法抹去的“德意志”血统,是福是祸,只能留给未来的风浪去检验。

在将所有可疑的“优化建议”都处理完毕之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后,紧接着便是一场堪称“水淹七军的、对船体水密性的终极考验。在陈师傅的亲自指挥下,船上所有的大功率水泵被同时开启,将冰冷的海水一舱一-舱地灌入那数十个独立的“水密隔舱之中。每一个隔舱都被注满,承受着来自内部数千吨海水的巨大压力。而另一组工匠则拿着马灯和特制的听诊杆,如同最谨慎的医生,在相邻的干燥隔舱里,仔仔细-细地检查着每一寸舱壁,倾听着每一丝可疑的声响。整整两天两夜,无一人合眼。最终,当最后一个隔舱的检测结果——“滴水不漏!——通过传声筒传遍全船时,整个船坞都爆发出了一阵劫后余生般的巨大欢呼。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测试,更是对他们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钢骨木壳混合结构方案的最高加冕!在确认了船体绝对可靠之后,“郑和号才迎来了第二次,也是出航前的最后一次近海测试。

这一次,那两颗钢铁心脏,终于发出了它们应有的、沉稳而健康的咆哮。

持续数日的测试中,冷却系统再也没有报警,密封圈也滴水不漏。这艘承载了所有人希望的黑色巨舰,如同一头终于驯服了野性的巨兽,第一次,在近海那相对平缓的风浪中,展现出了它应有的从容与优雅。

于是,在确认了所有机械故障都被排除,所有潜在的隐患都被一一清除之后,“郑和号

航行的目标很明确——从五龙潭,返回云帆主岛。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回家,也是一次对这艘巨舰所有系统在真实航行条件下的全面检验。

一百二十名船员,精神抖擞地,站在了各自的岗位上。他们是从整个“破晓之心超过一万两千名成员中,精挑-选出来的精英。有经验最丰富的操帆手,有眼神最锐利的瞭望员,有手艺最精湛的维修技师,当然,也少不了几位从五龙潭基地食堂里挑选出来、厨艺最高超的大师傅,足以让这场枯燥的航行变成一次舌尖上的盛宴。

船上的物资,也同样充足得令人安心。底层的货仓里,装满了足够支撑他们进行一次环球航行的土豆和番薯。另一间经过特殊改造的冷藏室里,则码放着数吨重的熏鱼干和腊肉,作为应急的蛋白质储备。

“起锚!升主帆!

伴随着苏溟舟一声令下,巨大的铁锚被缓缓绞起。主桅杆上,那面由最坚韧的苎麻布和最轻便的竹条共同构成的硬帆,如同巨龙的翅膀,在数十名水手的合力操控下,迎着海风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缓缓展开!

“郑和号”那庞大的船身在离岸风的吹拂下几乎没有任何迟滞地便开始了它庄严而沉稳的滑行。没有了柴油机那震耳欲聋的咆哮

整艘船像一头沉默而优雅的黑色巨鲸悄无声息地滑入了广阔的东海。

航行平稳得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中西合璧”的混合帆装系统在孙博和几位经验最丰富的老水手的协同调校之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前方的三角帆提供了绝佳的逆风航行能力。而那面充满了东方智慧的硬帆则可以在顺风时最大限度地捕捉风力将这艘重达四千五百吨的庞然大物推动到令人惊叹的稳定航速。

“投放潮汐能发电机!”

当船只进入稳定的巡航状态后孙博便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船尾。两台充满了“废土朋克”风格如同带着小型螺旋桨的**般的拖拽式潮汐能发电机被缓缓地放入水中。

控制室里吴静正一脸专注地盯着屏幕上那不断跳动的绿色数字。

“电压稳定!电流输出正常!充电效率……我的天比我们之前在‘诺亚号’上测试的时候高了将近百分之二十!”

这艘巨舰更快的航速和更平稳的姿态为潮汐能发电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台。这意味着只要“郑和号”在航行它就能将大海的动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可以储存的电能。

柴油发动机也进行了数次短时间的测试。这一次它们不再是为了提供动力而纯粹是为了收集数据。王师傅和几个最得意的弟子如同最谨慎的医生仔细地记录着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油耗、水温和震动数据为未来的远航积累着最宝贵的“病历档案”。

渔业系统的表现更是让船上的厨师团队笑得合不拢嘴。

巨大的拖网从船尾那宽阔的作业平台放下仅仅一个小时便收获了近半吨活蹦乱跳的各色海鱼。而那沿着船舷两侧延伸出去数百米长的延绳钓更是时不时地就会带来惊喜。一条条体型巨大的金枪鱼和海狼被兴奋的船员们从海里直接拖拽到甲板之上。

“够了!够了!”厨师长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渔获痛并快乐着地喊道“再打下去咱们这趟就不是回家了是去‘天井渡’摆摊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