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392章 茶诗会上的鳏夫?

陈稚鱼这才恍然点头,心中的疑虑尽数散去,如此说来,这茶诗会便只是单纯为公主择婿设的局。

她捧着酸梅汤抿了一口,又想起一事,轻声道:“母亲遣人来传话,说诗会那日想让我陪着阿茵一同进宫,也让她去见见世面。”

陆曜闻言,指尖顿了顿,随即温声道:“皇宫里有皇后娘娘在,我倒不担心。你带着阿茵,届时多在皇后宫中待着便是,那里最是稳妥。”

陈稚鱼仍有些放心不下,抬眸望着他,眼底带着几分忧色:“那天……宫里会不会出什么事?”毕竟是为公主择婿的场合,人多眼杂,难保不会有意外。

陆曜伸手握住她放在膝上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她的指节,目光坚定地递过一个安心的眼神:“皇宫守备本就森严,那日又有满京的公子千金齐聚,贵妃既牵头办这事,定会把一切安排妥当,不用太过担心。真若不愿应付那些人,便躲回皇后宫里,没人敢来叨扰。”

陈稚鱼听他说得笃定,便轻轻点了点头,心中的不安渐渐平复——即便真有变故,此刻在这里忧心也无济于事,倒不如放宽心应对。

她暂且将茶诗会的顾虑抛在脑后,忽然想起阿茵的婚事,眼底添了几分期待的亮色:“说起来,那日京中俊才都会去,倒也是个好机会。阿茵年岁也到了,若是能在里头瞧上个合心意的,也了了母亲和二娘的一桩心事。”

这话陆曜只是笑笑,其实在他心里已经有了妹夫的人选,只是他看中了没用,得要他的妹妹自己也看中了才行。

这件事情还真急不得,那人在外替陛下办事,眼下也没办法回来,若到时茶诗会上,妹妹真和别的男人看对了眼,也只能说,他们二人有缘无分了。

感情这种事情向来是勉强不来的,虽然从各个方面他都觉得张极这个妹夫人选极好,但唯有一点,他对阿茵并不干脆,若什么事情都要让女儿家先开口,那这个男人也有些逊色。

就如他,当初看定了,认准了,便不会摇摆不定,也不会去思索那些有的没的,人在自己身边才是真的。

……

转眼便到了茶诗会当日,晨光透亮地晃眼,天上只飘着几缕薄云,盛夏的燥热已褪了大半,风里裹着几分清爽的凉意。

陈稚鱼牵着陆茵的手,乘着垂着轻纱的马车缓缓驶入宫门,刚掀帘下车,便见宫道两侧的梧桐叶长得浓密,层层叠叠的绿荫铺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一路引向举办诗会的畅和苑。

进了苑门,热闹景致扑面而来——开阔的庭院里,数十

张乌木矮桌顺着花径铺开,桌上摆着冰裂纹青瓷茶盏,旁侧的铜盆里镇着新沏的雨前茶,袅袅茶烟混着阶下花香漫在空气里。

满京的贵女公子皆着秋香色、月白色等清爽衣袍,或围坐在桌前品茗论诗,或倚着廊柱赏玩苑中迟开的木槿花,偶有丝竹声从水榭那边飘来,伴着清脆笑语,倒让这皇家园林多了几分鲜活气息。

贵妃身边的掌事嬷嬷早候在苑口,见了陈稚鱼便笑着上前:“宣平侯夫人与陆小姐可算到了,娘娘刚还问起呢,快随奴婢往东边花厅去,那边清净些。”

陈稚鱼含笑点头,牵着陆茵跟上,目光扫过人群,见不少世家子弟与宗室贵女都在,连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几位功勋之家的公子也在其中,显然这场为恭华公主择婿的局,陛下与贵妃是费了十足心思的。

往东去的花厅外绕着一圈碧水,水面浮着几片残荷,风一吹便漾起细碎涟漪,连带着厅内的凉意也浓了几分。

刚到门口,便听见里头传来轻柔的笑语,陈稚鱼抬眼望去,只见贵妃端坐在主位上,而恭华则坐在主位旁的软榻上,身侧围着几位相熟的贵女,手中捏着团扇轻轻摇着,脸上带着浅淡笑意,倒看不出半分往日的执拗与阴郁。

贵妃见她们进来,当即笑着招手:“稚鱼来了,快带着阿茵过来坐。”

称呼之亲昵,令在场的人都多了个心思。

早就听说如今的后宫和睦团结,两姓人处成了一家亲,如今亲眼见着方才知道此言不虚,端看贵妃娘娘对皇后母族的态度便知了。

陈稚鱼带着陆茵上前见礼,刚落座,侍女便端来冰镇的绿豆沙,清甜凉意顺着舌尖滑下去,瞬间驱散了身上残存的暑气。

陆茵虽非头回在宫中见这等场面,但也算得上是新帝登基后,皇宫里专门为他们这些年轻男女设的聚会,眼神里难免带着几分好奇,却也规矩地坐着,仪态不出分毫差错。

正说着话,外头忽然传来一阵轻响,原来是几位世家公子结伴而来,为首的正是吏部尚书家的嫡子,生的眉目俊朗,还未走近便朗声道:“臣等参见贵妃娘娘,参见长公主殿下。”

贵妃笑着摆手让他们起身,目光在几人身上转了一圈,又看向恭华,语气带着几分打趣:“你们来得正好,方才还说没人陪公主论诗,这下可有对手了。”

恭华耳尖微微泛红,握着团扇的手紧了紧,却没说话,只低头抿了口茶。

旁人见状,也只当她是羞的。

陈稚鱼将这一幕看在眼里,随即默默移开目光。

方才从苑门过来时,廊下、花径旁三三两两立着的,皆是京中声名在外的青年才俊,连几位年岁稍长却未有妻室的世家公子也在其中,个个衣饰雅洁、品貌不俗。

只是皮相易见,品性却需观其言行、听其谈吐方能知晓。

不过,这些人能在受邀范围之内必定都是佼佼者,她心中暗自思忖,但愿恭华能从这些人里,寻得一个合心意的归宿,也不枉陛下与贵妃费这番心思,于她自己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正出神间,陆茵忽然凑近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嫂嫂,你看那边——那是吏部尚书家的大公子。”

陈稚鱼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起先尚未反应过来,待看清那人眉眼,眼皮忽然一跳——吏部尚书苏家的嫡长子,不正是苏绾的兄长吗?

陆茵又往她身边凑了凑,声音更轻:“我也是方才听旁人说起才知晓,苏大公子几年前成过亲,只是新妇嫁过去不过半年,便突发恶疾去了,此后他便一直未曾续弦。”

陈稚鱼未及去想,她一直待在自己旁边,自己在哪她就在哪,这么短的时间里,她从哪去听这位公子的事儿?

陆茵当然也不好意思说,是她平素和朋友出去吃茶时,闲聊起来的。

“竟有这般事。”陈稚鱼微微颔首,心中也添了几分疑惑——这场诗会本是为恭华公主择婿,苏瑾虽品貌出众,却已是丧偶之身,按常理不该出现在此处。

陆茵似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又小声补了句:“我也想不通他为何会来,毕竟……”话到嘴边又顿住,毕竟是丧过妻的人,与其他未婚公子比起来,总归是有些不同。

她刚生出这念头,又觉不妥,忙抬头看向陈稚鱼,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嫂嫂,我没有瞧不上他的意思,也不是说他不好,只是……只是觉得意外罢了。”

她如此解释是觉得人家人品如何与他丧过妻没有丝毫关系,也不可因他丧妻而轻视于他。

只是,陆茵没有想到,在自己过多的解释了这么一句后,她的嫂嫂目光深沉地看了自己一眼,又看了那苏大公子一眼,眼底似乎有些沉重之意。

虽然她私心里是想陆茵今日的遇良缘不失为一件美事,可对方若是一个丧过妻的男人,且看模样,大她不知多少,就有些不愿意了。

自家的妹妹,品性温和,行为端庄,乖巧懂事,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思十分纯挚,阿茵这般品性当配如意郎君,可显然……那位,差了点意思。

苏家家世不差,只是陈稚鱼觉得,让自家妹妹去配一个鳏夫,多少是委屈了她的。

但这话,陈稚鱼没有在这个场合说出来,只是心里头的忧虑,终归是暗暗埋下了。

殊不知这姑嫂二人谈论的这位苏大公子,在文坛上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受过当世大儒的指点,如今在御史台上,做了个年轻的言官,却并不似那些老练的御史那般古板守旧,反而他的思想很是新颖,有时新颖到被人痛批。

这样的人在人堆里自然是扎眼的,即便他曾经新婚丧妻,可是这么多年,也从未传出过半点不好的消息来。

更何况也不能因为他是个鳏夫,就没有再娶的权利了吧。

以他的家世品貌,还有如今他的官途,多的是人愿做他的续贤夫人。

只是,像他这般情况的,即便再娶,也当是由家里人细细挑选好了私下做主,如他这般大摇大摆地就来了贵妃的茶诗会,多少是有些突兀的。

不过,他本人似乎并不这么觉得。

尤其是在贵妃亲口拿他说话以后,他倒也从容,甚至,主动同恭华说起了话。

“外头光景正好,贵妃娘娘想必是花了极大心思的,长公主殿下何必待在屋里,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兴许起了雅兴,更能赋出好的诗来。”

……

方才从苑门过来时,廊下、花径旁三三两两立着的,皆是京中声名在外的青年才俊,连几位年岁稍长却未有妻室的世家公子也在其中,个个衣饰雅洁、品貌不俗。

只是皮相易见,品性却需观其言行、听其谈吐方能知晓。

不过,这些人能在受邀范围之内必定都是佼佼者,她心中暗自思忖,但愿恭华能从这些人里,寻得一个合心意的归宿,也不枉陛下与贵妃费这番心思,于她自己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正出神间,陆茵忽然凑近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嫂嫂,你看那边——那是吏部尚书家的大公子。”

陈稚鱼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起先尚未反应过来,待看清那人眉眼,眼皮忽然一跳——吏部尚书苏家的嫡长子,不正是苏绾的兄长吗?

陆茵又往她身边凑了凑,声音更轻:“我也是方才听旁人说起才知晓,苏大公子几年前成过亲,只是新妇嫁过去不过半年,便突发恶疾去了,此后他便一直未曾续弦。”

陈稚鱼未及去想,她一直待在自己旁边,自己在哪她就在哪,这么短的时间里,她从哪去听这位公子的事儿?

陆茵当然也不好意思说,是她平素和朋友出去吃茶时,闲聊起来的。

“竟有这般事。”陈稚鱼微微颔首,心中也添了几分疑惑——这场诗会本是为恭华公主择婿,苏瑾虽品貌出众,却已是丧偶之身,按常理不该出现在此处。

陆茵似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又小声补了句:“我也想不通他为何会来,毕竟……”话到嘴边又顿住,毕竟是丧过妻的人,与其他未婚公子比起来,总归是有些不同。

她刚生出这念头,又觉不妥,忙抬头看向陈稚鱼,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嫂嫂,我没有瞧不上他的意思,也不是说他不好,只是……只是觉得意外罢了。”

她如此解释是觉得人家人品如何与他丧过妻没有丝毫关系,也不可因他丧妻而轻视于他。

只是,陆茵没有想到,在自己过多的解释了这么一句后,她的嫂嫂目光深沉地看了自己一眼,又看了那苏大公子一眼,眼底似乎有些沉重之意。

虽然她私心里是想陆茵今日的遇良缘不失为一件美事,可对方若是一个丧过妻的男人,且看模样,大她不知多少,就有些不愿意了。

自家的妹妹,品性温和,行为端庄,乖巧懂事,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思十分纯挚,阿茵这般品性当配如意郎君,可显然……那位,差了点意思。

苏家家世不差,只是陈稚鱼觉得,让自家妹妹去配一个鳏夫,多少是委屈了她的。

但这话,陈稚鱼没有在这个场合说出来,只是心里头的忧虑,终归是暗暗埋下了。

殊不知这姑嫂二人谈论的这位苏大公子,在文坛上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受过当世大儒的指点,如今在御史台上,做了个年轻的言官,却并不似那些老练的御史那般古板守旧,反而他的思想很是新颖,有时新颖到被人痛批。

这样的人在人堆里自然是扎眼的,即便他曾经新婚丧妻,可是这么多年,也从未传出过半点不好的消息来。

更何况也不能因为他是个鳏夫,就没有再娶的权利了吧。

以他的家世品貌,还有如今他的官途,多的是人愿做他的续贤夫人。

只是,像他这般情况的,即便再娶,也当是由家里人细细挑选好了私下做主,如他这般大摇大摆地就来了贵妃的茶诗会,多少是有些突兀的。

不过,他本人似乎并不这么觉得。

尤其是在贵妃亲口拿他说话以后,他倒也从容,甚至,主动同恭华说起了话。

“外头光景正好,贵妃娘娘想必是花了极大心思的,长公主殿下何必待在屋里,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兴许起了雅兴,更能赋出好的诗来。”

……

方才从苑门过来时,廊下、花径旁三三两两立着的,皆是京中声名在外的青年才俊,连几位年岁稍长却未有妻室的世家公子也在其中,个个衣饰雅洁、品貌不俗。

只是皮相易见,品性却需观其言行、听其谈吐方能知晓。

不过,这些人能在受邀范围之内必定都是佼佼者,她心中暗自思忖,但愿恭华能从这些人里,寻得一个合心意的归宿,也不枉陛下与贵妃费这番心思,于她自己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正出神间,陆茵忽然凑近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嫂嫂,你看那边——那是吏部尚书家的大公子。”

陈稚鱼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起先尚未反应过来,待看清那人眉眼,眼皮忽然一跳——吏部尚书苏家的嫡长子,不正是苏绾的兄长吗?

陆茵又往她身边凑了凑,声音更轻:“我也是方才听旁人说起才知晓,苏大公子几年前成过亲,只是新妇嫁过去不过半年,便突发恶疾去了,此后他便一直未曾续弦。”

陈稚鱼未及去想,她一直待在自己旁边,自己在哪她就在哪,这么短的时间里,她从哪去听这位公子的事儿?

陆茵当然也不好意思说,是她平素和朋友出去吃茶时,闲聊起来的。

“竟有这般事。”陈稚鱼微微颔首,心中也添了几分疑惑——这场诗会本是为恭华公主择婿,苏瑾虽品貌出众,却已是丧偶之身,按常理不该出现在此处。

陆茵似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又小声补了句:“我也想不通他为何会来,毕竟……”话到嘴边又顿住,毕竟是丧过妻的人,与其他未婚公子比起来,总归是有些不同。

她刚生出这念头,又觉不妥,忙抬头看向陈稚鱼,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嫂嫂,我没有瞧不上他的意思,也不是说他不好,只是……只是觉得意外罢了。”

她如此解释是觉得人家人品如何与他丧过妻没有丝毫关系,也不可因他丧妻而轻视于他。

只是,陆茵没有想到,在自己过多的解释了这么一句后,她的嫂嫂目光深沉地看了自己一眼,又看了那苏大公子一眼,眼底似乎有些沉重之意。

虽然她私心里是想陆茵今日的遇良缘不失为一件美事,可对方若是一个丧过妻的男人,且看模样,大她不知多少,就有些不愿意了。

自家的妹妹,品性温和,行为端庄,乖巧懂事,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思十分纯挚,阿茵这般品性当配如意郎君,可显然……那位,差了点意思。

苏家家世不差,只是陈稚鱼觉得,让自家妹妹去配一个鳏夫,多少是委屈了她的。

但这话,陈稚鱼没有在这个场合说出来,只是心里头的忧虑,终归是暗暗埋下了。

殊不知这姑嫂二人谈论的这位苏大公子,在文坛上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受过当世大儒的指点,如今在御史台上,做了个年轻的言官,却并不似那些老练的御史那般古板守旧,反而他的思想很是新颖,有时新颖到被人痛批。

这样的人在人堆里自然是扎眼的,即便他曾经新婚丧妻,可是这么多年,也从未传出过半点不好的消息来。

更何况也不能因为他是个鳏夫,就没有再娶的权利了吧。

以他的家世品貌,还有如今他的官途,多的是人愿做他的续贤夫人。

只是,像他这般情况的,即便再娶,也当是由家里人细细挑选好了私下做主,如他这般大摇大摆地就来了贵妃的茶诗会,多少是有些突兀的。

不过,他本人似乎并不这么觉得。

尤其是在贵妃亲口拿他说话以后,他倒也从容,甚至,主动同恭华说起了话。

“外头光景正好,贵妃娘娘想必是花了极大心思的,长公主殿下何必待在屋里,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兴许起了雅兴,更能赋出好的诗来。”

……

方才从苑门过来时,廊下、花径旁三三两两立着的,皆是京中声名在外的青年才俊,连几位年岁稍长却未有妻室的世家公子也在其中,个个衣饰雅洁、品貌不俗。

只是皮相易见,品性却需观其言行、听其谈吐方能知晓。

不过,这些人能在受邀范围之内必定都是佼佼者,她心中暗自思忖,但愿恭华能从这些人里,寻得一个合心意的归宿,也不枉陛下与贵妃费这番心思,于她自己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正出神间,陆茵忽然凑近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嫂嫂,你看那边——那是吏部尚书家的大公子。”

陈稚鱼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起先尚未反应过来,待看清那人眉眼,眼皮忽然一跳——吏部尚书苏家的嫡长子,不正是苏绾的兄长吗?

陆茵又往她身边凑了凑,声音更轻:“我也是方才听旁人说起才知晓,苏大公子几年前成过亲,只是新妇嫁过去不过半年,便突发恶疾去了,此后他便一直未曾续弦。”

陈稚鱼未及去想,她一直待在自己旁边,自己在哪她就在哪,这么短的时间里,她从哪去听这位公子的事儿?

陆茵当然也不好意思说,是她平素和朋友出去吃茶时,闲聊起来的。

“竟有这般事。”陈稚鱼微微颔首,心中也添了几分疑惑——这场诗会本是为恭华公主择婿,苏瑾虽品貌出众,却已是丧偶之身,按常理不该出现在此处。

陆茵似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又小声补了句:“我也想不通他为何会来,毕竟……”话到嘴边又顿住,毕竟是丧过妻的人,与其他未婚公子比起来,总归是有些不同。

她刚生出这念头,又觉不妥,忙抬头看向陈稚鱼,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嫂嫂,我没有瞧不上他的意思,也不是说他不好,只是……只是觉得意外罢了。”

她如此解释是觉得人家人品如何与他丧过妻没有丝毫关系,也不可因他丧妻而轻视于他。

只是,陆茵没有想到,在自己过多的解释了这么一句后,她的嫂嫂目光深沉地看了自己一眼,又看了那苏大公子一眼,眼底似乎有些沉重之意。

虽然她私心里是想陆茵今日的遇良缘不失为一件美事,可对方若是一个丧过妻的男人,且看模样,大她不知多少,就有些不愿意了。

自家的妹妹,品性温和,行为端庄,乖巧懂事,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思十分纯挚,阿茵这般品性当配如意郎君,可显然……那位,差了点意思。

苏家家世不差,只是陈稚鱼觉得,让自家妹妹去配一个鳏夫,多少是委屈了她的。

但这话,陈稚鱼没有在这个场合说出来,只是心里头的忧虑,终归是暗暗埋下了。

殊不知这姑嫂二人谈论的这位苏大公子,在文坛上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受过当世大儒的指点,如今在御史台上,做了个年轻的言官,却并不似那些老练的御史那般古板守旧,反而他的思想很是新颖,有时新颖到被人痛批。

这样的人在人堆里自然是扎眼的,即便他曾经新婚丧妻,可是这么多年,也从未传出过半点不好的消息来。

更何况也不能因为他是个鳏夫,就没有再娶的权利了吧。

以他的家世品貌,还有如今他的官途,多的是人愿做他的续贤夫人。

只是,像他这般情况的,即便再娶,也当是由家里人细细挑选好了私下做主,如他这般大摇大摆地就来了贵妃的茶诗会,多少是有些突兀的。

不过,他本人似乎并不这么觉得。

尤其是在贵妃亲口拿他说话以后,他倒也从容,甚至,主动同恭华说起了话。

“外头光景正好,贵妃娘娘想必是花了极大心思的,长公主殿下何必待在屋里,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兴许起了雅兴,更能赋出好的诗来。”

……

方才从苑门过来时,廊下、花径旁三三两两立着的,皆是京中声名在外的青年才俊,连几位年岁稍长却未有妻室的世家公子也在其中,个个衣饰雅洁、品貌不俗。

只是皮相易见,品性却需观其言行、听其谈吐方能知晓。

不过,这些人能在受邀范围之内必定都是佼佼者,她心中暗自思忖,但愿恭华能从这些人里,寻得一个合心意的归宿,也不枉陛下与贵妃费这番心思,于她自己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正出神间,陆茵忽然凑近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嫂嫂,你看那边——那是吏部尚书家的大公子。”

陈稚鱼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起先尚未反应过来,待看清那人眉眼,眼皮忽然一跳——吏部尚书苏家的嫡长子,不正是苏绾的兄长吗?

陆茵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