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43. 危局

那日回府之后,温沉吟便一病不起,发起了高烧。

温珩只当她是出门吹风着了凉,便赶紧安排下人煮了退烧驱寒的汤药,亲自送了过去。

温沉吟不忍让弟弟担心,把药喝了之后就在他的催促下早早上了床。

然而再是感觉浑身乏力也好,她几经辗转,却怎么也睡不着。

自从裴瑾失踪之后,她时时刻刻都处在巨大的焦虑之中。

为了寻找他的踪迹,应付来自各方的干扰,她也有过殚精竭虑,夜不能寐的时候。

但即便是在那些时候,她的心中也是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而不是像如今这样,被巨大的绝望和无力感充斥着。

她知道马小六没对她说实话,也知道对方是出于善意,才给她留了念想。

可那个遥遥无期的“终有一日”,却比对方直接告诉她裴瑾的死讯更让她觉得煎熬。

裴瑾贴身佩戴的玉牌落到了马小六的手里,足以证明涧云峡一战后,他并没有侥幸逃脱,而是落入了庆军之手。

身为燕军主将,一旦身陷囹圄,便只有投敌叛国,或是被折磨至死两个可能。

而这两个结果,无论是对温沉吟还是裴瑾本人,都比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更加残酷。

身为武将之女,虽然她从未上过战场,但耳濡目染之下,却自幼便懂得国家大义高于儿女私情的道理。

所以如果她与裴瑾再次相见,是以对方投敌为代价,那是她万万无法接受的。

可是只要一想到对方在庆军的大牢中,被各种酷刑加身的模样,她更会觉得心如刀绞。

随着各种念头纷至沓来,她感觉身上的汗越出越多,口也越来越渴,于是挣扎着起身下了床,想要喝杯茶解渴。

不想浑身乏力的状态下,她的手一直抖得厉害,斟茶之后杯子还没能举到嘴边,竟是“当”地一声掉在了地上。

随着那清脆的碎裂声在夜色中炸响,原本紧闭着的房门猛地被推开。

紧接着,一道熟悉的身影已经快步冲到了她的面前:“你怎么了?是出什么事了?”

温沉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一片朦胧的月色中,她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张年轻的脸上写满的焦灼与关切。

虽然一直都很清楚,眼前的这个人和裴瑾长得十分相像,但温沉吟却从未有过将他们错认过。

因为两个人的外貌无论如何相似,内在的气质却是难以模仿的。

在她的记忆里,裴瑾的眼神温柔而坚定,看向她的时候,总是饱含着体恤、关爱和秘而不宣的深情。

而马小六的眼睛总是不自觉的闪避着,很少与她对视,像是害怕被她窥探出藏在心中的秘密。

然而此刻,对方就这样坦然无畏地看着她,眼神中关切之情滥于言表,似是已经陷入了裴瑾的角色而不自知。

可是这份深情与关切,在她这里,却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在她沉默地注视下,马小六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有些尴尬地解释了起来:“听说你病了,我有些担心。但是之前温公子在,我也不便打扰。刚从你房前路过,忽然听到动静,怕你出了什么事,所以就进来瞧瞧……”

他所住的西院与温沉吟所住屋子相隔甚远,要说“路过”实在是过于牵强。

想来他的反应如此迅速,应该是趁温珩和下人们都离去之后,就一直在她的屋外守着。

温沉吟心下明了,却无法揭穿,最终也只能装作没听见一样:“我没事,只是口渴想喝茶,不小心把杯子摔了……你回去休息吧。”

马小六“嗯”了一声,却站着没动:“你现在病着,喝凉茶不好,我看小厨房里炖了一些安神汤,热了以后给你拿过来,你喝了再睡。”

身心俱疲之下,温沉吟也无心与他争执,任由他去小厨房拿来了热汤,守着自己喝下,才再次提醒道:“好了,我现在没事了,你可以回去了。”

马小六点了点头,不知从哪又找来了一块浸过凉水的布巾,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她:“你一会睡下以后,把它贴在额头上。以前我发烧的时候,常用这个法子降温,挺管用的。现在过了时辰,我也睡不着,就在你屋外守着。你如果有什么需要,随是叫我就是……”

没等温沉吟拒绝,他已经走向屋外,轻轻将房门关上了。

或许是那碗热腾腾的安神汤起了作用,又或许是知道一门相隔的地方,有人在静静守护着,后半夜温沉吟一直睡得很沉。

等到次日醒来,她推开房门,院中有残花落下,下人正在仔细打扫着,马小六却已经不见了。

想到很多年前,裴瑾临去北境之前来与告别,也是在院落中等了很久,那些枝头上的花瓣,或许也在夜风的轻拂下,垂落过他的肩头,温沉吟心中就忍不住五味杂陈。

这样过了三四日,温沉吟高烧渐褪,身体开始有所好转。

见她有精力开始过问府中的事务后,温珩带着几封书信,走进了她的房间。

病中这几日,温沉吟虽然一直精神不济,但也觉察到自家弟弟每次来探望时,都面带忧色,似是心事重重。

如今见他特意找上门来,她心知绝非小事,于是很快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就等对方开口。

然而温珩却也并未直接说明来意,而是先将温北堂几日前寄到的那封家书递到了她手中。

温沉吟心觉有异,赶紧一目十行地将信看完,然后很快抓住了重点:“庆国如今竟是将边境大军的指挥权正式交到了拓跋延手里了?”

“是……”

温珩显然也在为此事操心,口气一派忧心忡忡:“照这个的形式看,北境只怕很快就要再起烽烟了!”

温氏姐弟之所以对于庆军将领的变动如此在意,是因为对于燕国将士而言,拓跋延是个令人胆寒的存在。

此人原是奴役出身,幼年时在庆国一名参将手下做苦力讨生活。

因为身体瘦弱,又无人保护,那时的他一直受人欺负,吃了不少苦头。

在他十三岁那年,参将夫人回乡省亲,半路却遇到了劫道的山贼,随行的军士皆被杀尽,她也被人掳走。

危急之际,拓跋延挺身而出,一路与山贼斡旋,最终找到机会将消息送出,这才保住了参将夫人的性命与清白。

参将夫人因他获救,自是感激不已,于是拿来了许多金银财帛,想要对他进行嘉奖。

然而年幼的拓跋延却拒绝了这些赏赐,并主动提出想随着参将进军营,为自己挣得一份功名。

出于对他勇气和机敏的欣赏,参将就此将他带入军营,做了自己的亲信。

身在军营的那些年,他不惧苦累,不断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武技战法,并在一次次的站争中舍命相搏,攒下不少军功。

因为表现出色,又舍得吃苦,他不断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职位也在飞快提升。

到了三十岁那年,他终于有了出入朝堂,向君王谏言论政的资格,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创立起了让各国都极为头疼的暗探组织“青鹞”。

只是虽然他战功赫赫,“青鹞”创立之后更是屡立奇功,但是因为出身微寒,又没有背景,拓跋延在庆国的朝堂之上一直很受排挤,尤其是那些身份高贵,资历深厚的战将们,更是对他不屑一顾。

而这其中,对他最为轻视的,便是被庆帝亲封为瀚海将军的高雷升。

高雷升的母亲是庆帝的表姨母,作为伴读,他自幼陪着庆帝一同长大,在夺嫡之争中,更是功劳显著,两人之间信任与情谊,并非普通君臣可比。

作为武将,高雷升的表现也十分强悍,自庆帝登基之后,为他稳固基业,拓展版图立下了累累战功。

若非在进犯燕国的过程中遇到了裴氏父子,如今燕国的许多土地,大概也已经被他收为了囊中之物。

对于奴役出身的拓跋延,高雷升心下鄙夷,对他一手创立的“青鹞”更是满心不屑,即便拓跋延已经在一次次的战役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也会在朝堂之上公然对其打压嘲讽。

庆帝虽然对拓跋延欣赏有加,却也不愿让自己最信任的武将有所不快,因此虽说边境战场上一直不乏拓跋延的身影,但领军之权却一直都交在高雷升的手中。

但即便如此,在历经了诸多大大小小的交锋之后,裴氏父子都很快地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