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基地,指挥部。
苏溟舟等到了考察船坞和木材的大师傅们回来,也同时让汽修的王师傅一起来到会议室,对于宏伟的南极计划进行正式的讨论。
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的清香和泥土的味道。苏溟舟、侯破浪,以及那几位刚刚才从云帆主岛被“空运过来,最顶尖的造船大师傅,正围着一张临时用几块木板搭成的桌子,桌上,铺着一张巨大的由侯破浪亲手绘制的茅镬地区及周边海岸线勘探图。
“……也就是说,苏溟舟的手指,在那片代表着无尽海洋的广阔空白处,重重地画下了一个指向南方,充满了决绝意味的箭头,“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南极。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拥有一艘,不!是至少一艘,能够承载上百名船员、携带足够我们往返一整年的补给、并且能够抵御‘咆哮西风带’那足以撕裂钢铁的风暴的……真正的远洋巨舰!
他的声音,在小小的指挥部里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属于“领航员的磅礴气魄。他的眼中,燃烧着一种,在看清了深渊的全貌之后,所剩下的近乎偏执的火焰。
然而,迎接他的,却不是想象中的热血沸腾,而是一片,令人尴尬的沉默。
以一位在徐公岛船厂德高望重、姓陈的老师傅为首的几个造船匠人,都面面相觑,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表情,充满了复杂。有震撼,有向往,但更多的,是一种,从业者,在面对一个,完全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外行要求时,哭笑不得的无奈。
“领航员,最终,还是陈师傅,这个一辈子都在和木头打交道的老人,第一个,小心翼翼地,打破了沉默。他拿起桌上一根炭笔,在那张巨大的地图旁边的草稿纸上,画下了一个,不成比例,充满了夸张线条的船型轮廓。
“您说的那个,郑和的宝船,我们,都知道。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敬畏,“史书上写,‘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换算成咱们现在的话,那就是,长一百四十五米,宽五十八米!那家伙,与其说是船,不如说,是一座,会自己漂在海上的……移动的岛屿!
“但是,他话锋一转,那张,总是充满了朴实笑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您知道,造那么个大家伙,需要什么吗?
“需要人。他伸出了一根,因为常年和工具打交道而变得粗壮无比,布满了老茧的手指,“根据一些,旧世界里那些吃饱了撑的专家的考证,要支撑起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宝船舰队的建造和维护,整个金陵龙江船厂,在鼎盛时期,拥有的,是超过两万人,全世界最顶尖的工匠团队!就算,我们只造一艘,那也至少需要,一千到两千个,像我们这样的熟手,不分昼夜地,干上好几年!
“我们……有那么多人吗?
苏溟舟沉默了。
“还需要,木头。陈师傅,又伸出了第二根手指,“造一艘宝船,需要的木材,不是按‘根’算的,是按‘吨’,甚至,是按‘万吨’算的!光是一根主龙骨,就需要,好几根,长度超过六七十米的巨木,进行拼接!更不要提,还有数以万计的肋骨、甲板、和桅杆!我们发现的那片古树林,虽然宝贝,但就算是,把它们全都砍光了,恐怕,也只够,给那大家伙,打个底!
“还需要,铁。他又伸出了第三根手指,“我们现在造船,用的铁钉,都是从废墟里,一点一点,搜刮回来的。省着用,还勉强够。但造宝船,那需要的铁钉、铁锚、铁索,同样,得以‘吨’为单位来计算!我们,上哪儿去弄那么多的铁?
这三句,充满了血淋淋现实的“灵魂拷问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犯了理想主义,想当然的错误。
“那……他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将自己,从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抽离了出来,那双总是充满了平静和理智的眼睛里,重新,恢复了清明,“陈师傅,王师傅,各位大师傅。就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所有的资源——包括,那片,取之不尽的古树林,和我们日益壮大的工匠团队。我们,能造出来最大的船,极限,是多少?
这个问题,终于,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回了,现实的轨道。
陈师傅,和身边的几个老师傅,立刻,陷入了激烈,充满了专业术语的讨论。
“……那棵‘松王’,虽然号称五十二米高,但真正能用的主干,顶天了,也就三十五米。想做主龙骨,还是得拼接……
“……拼接没问题,领航员上次给的技术,我看过了,靠谱!关键是,我们能找到的,最长的辅材,也就二十来米。再长,强度就不够了……
“……宽度,不能超过十五米。再宽,我们现有的船台,就支撑不住了。而且,肋骨的弧度,也弯不了那么大……
“……桅杆,最多三根。再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多,船体的结构,也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帆力……”
半晌之后,陈师傅,才终于,抬起头,看着苏溟舟,那双,浑浊却又闪烁着精光的眼睛里,充满了一种经过了精密计算后,所得出不容置疑的自信。
“七十米。”
“纯风帆,尖底福船。这是我们,在现有条件下,能造出来最大的极限。”
“但是,”他的声音,变得无比的凝重,“领航员,如果您,真的,下定决心要造。那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立刻动工!”
“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远比您想象的,要多得多。”
他拿起炭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难题。
“第一,木材。”
“我们发现的那些,都是活了几百上千年的‘神木’。它们,虽然坚固,但也充满了水分和树脂。这样的木材,如果直接用来造船,不出半年,就会因为干燥收缩和内部应力的释放,而变形、开裂!到时候,别说出海了,停在港里,自己就得散架!”
“在旧世界,造大船的木材,都需要,经过,至少三到五年的自然阴干。我们,有那么长的时间吗?”
苏溟舟,缓缓地,摇了摇头。
“所以,”陈师傅的声音,斩钉截铁,“我们,必须,走捷径!”
“——窑干!”
“我们必须,在海边,建造一个,足够巨大的窑炉!用人工的方式,将这些巨大的木材进行,强制快速的脱水处理!”
“但是,”他又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感到棘手的为难,“我们这次要处理的是松木。而且是含油量极高的金钱松!”
“松木这东西,浑身上下,都是宝。但唯独在干燥这方面,它是所有木材里,最麻烦的一个。”
“因为它,有松脂。”
“在加热的时候,这些松脂,会融化,会流动,甚至会从木材的表面渗出来!不仅会把木头表面,弄得又黏又脏。更要命的是,它们还会堵塞住木材内部,那些本应用来排出水分的微小通道!最后的结果就是,木材表面看起来是干了。但里面却还是湿的!这种‘外干内湿’的木材,比没干过的还要危险!因为,它内部的应力更大,更容易在关键的时候,突然断裂!”
这番充满了实践经验的分析,让指挥部里,瞬间陷入了一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片死寂。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这个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他们常规的知识范畴。
苏溟舟没有立刻说话。他只是沉默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台被他视若珍宝,旧世界的笔记本电脑。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上,一行行冰冷,充满了数据的资料,飞速地闪过。
过了足足有十多分钟,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个,找到了答案后,如释重负的笑容。
“各位师傅,”他将电脑屏幕,转向众人,“我想,我找到解决办法了。”
“‘方舟计划’里,提到过一种,专门针对高油脂木材的,快速干燥法。”
“它的核心,只有一句话——‘先治树脂,再谈干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