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5. 第五章

山匪们本对当官的厌恶不已,结果宋珩三言两语就扭转了他们的态度,由先前的义愤填膺变成了诉苦。

他们纷纷控诉前任县令蒋绍的诸多混账,骂他草菅人命,骂他收刮民脂民膏,骂他官商勾结是祸害等等。

宋珩趁热打铁,不管他们话中的真假,询问起当地的治理情况。山匪们激动不已,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许多时候虞妙书都想插话,想了想还是算了,由着他们激情发挥,慷慨激扬。

宋珩怕惹恼山匪遭殃,不分青红皂白跟着他们斥责前任县令的种种不是,只求苟命。

此举果然引得众人的好感,觉得他像个好官,能理解他们的不易。

关押在柴房里的张兰等人担忧不已,以为今日在劫难逃。哪晓得接近正午时分,他们居然被山匪放了。

看到虞妙书过来,张兰激动无比,想说什么,被虞妙书止住。

几人的包袱被山匪归还,张兰匆忙检查,所有物品完好无缺,连钱银都未曾动过。

黄麻子本就不想生事,再加之宋珩一张破嘴讨得众人好感,五人被蒙了头送至官道,连骡子都毫毛无损。

一山匪道:“翻过前头那座山,沿官道而行,约莫三五几日就能到县里了。”

宋珩蒙着头道:“多谢好汉指路。”

送他们下来的山匪很有默契隐退,待周边听不到动静后,宋珩才扯掉头上的麻布袋,官道上空无一人,他赶紧叫刘二送虞妙书等人上骡马车跑路。

几人忙慌慌逃跑,动作比兔子还快。

与此同时,有山匪怕宋珩去到衙门下令剿匪,黄麻子并未放到心上,说道:“剿什么匪,那县衙里近一年都没有县太爷主事了,乌七八糟的,他们哪来的空管俺们?”

这话宽了众人的心,且一个外乡人来到这里,哪哪都不熟,一堆破事等着处理,衙门里的差役也没几个,哪来的时间精力跑过来折腾?

这段小插曲有惊无险。

在逃跑的过程中,胡红梅后怕不已,激动道:“我还以为咱们得交代在这儿了,昨晚一点动静都不晓得,定是被他们迷晕了。”

虞妙书:“得多亏宋郎君巧舌如簧,若不然咱们一个都跑不了。”

张兰忧心忡忡,“原以为来了奉县就顺利,没想当地竟然还有山贼,这可是祸患。”

虞妙书摆手,“暂且顾不上这许多。”

五人顶着日头跑路,沿官道一刻不停,宋珩心中多少有些受惊,若是遇到穷凶恶极之徒,只怕他们早就完蛋了。

也幸亏那官袍保了性命,若是劫财劫色,只怕得闹出人命来。

匆忙行了一个多时辰,可算看到了村落,几人稍稍安心。

宋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去到一户人家讨水喝。那老媪给他们端水出来,上下打量五人,说道:“听你们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宋珩忙道:“我们是来投奔亲戚的。”

老媪“哦”了一声,倒也没有多问,虞妙书忍不住试探,“老人家,这地方是不是不大太平?”

老媪愣了愣,“怎么?”

虞妙书严肃道:“我们过来时,听到附近有山匪出没,可吓得够呛。”

老媪连连摆手,“没有这回事。”

她的反应着实奇怪,一旁的张兰想说什么,被虞妙书制止。宋珩也察觉到了异常,几人不敢作逗留,匆匆告辞离去。

一行人饿着肚子跑得飞快,生怕又落入陷阱。

这不,路上张兰发牢骚道:“真是邪门了,当地人怎么会不清楚有没有山匪?”

胡红梅接茬儿道:“他们肯定是一伙的,咱们得跑快点。”

几人满腹牢骚,都不敢大意,只闷着头往前,必须得赶在天黑之前过这片是非之地。

待到傍晚时分,可算看到了一片大村落,估计有好几十户人家。

当地人大部分姓邓,宋珩请村民带他去见族长,同老族长说明来意,他们得到了款待。

此地名叫邓家村,村里有六十多户,并且还设有私塾,由族里请了教书先生授课。

那老族长是乡绅,曾做过小吏,在周边颇有威望,得知宋珩他们是前来上任的县太爷,态度很是恭敬。

饿了一天,晚饭着实备得丰盛,杀鸡宰鱼的,吃的是粳米饭,熬的是猪油鱼汤,还有烧鸡,腌肉等等。

虞妙书实在馋坏了,张兰则心痛钱银,宋珩递筷子给她们,道:“只管吃,不花钱。”

张兰诧异道:“难不成白吃?”

宋珩:“我们千里迢迢过来,若连这点益处都捞不着,还做什么官?”

张兰:“……”

虞妙书拿着筷子,馋嘴道:“我开动了。”

宋珩做“请”的手势,难得的露出笑容。虞妙书忽然觉得“老实人”越看越顺眼,越看越俊!

她实在饿坏了,一顿狼吞虎咽,张兰也有些狼狈。宋珩倒是克制,甭管多饿,刻在骨子里的仪态提醒他勿要失了体面。

美美的吃饱喝足,虞妙书彻底舒坦了。知道她奔波劳累一日,应付邓族长的事落到宋珩身上。

庖厨备得有热水,虞妙书得以梳洗换上干净衣裳。要知道天气冷,又匆忙赶路,洗一回可不容易。

以往宋珩行事不显山不露水,总是一副老实人做老实事的模样,今日算是让虞妙书开了眼。

那家伙的脑瓜子当真灵光,可谓把随机应变做到了极致。从忽悠山匪逃命,到光明正大来邓家蹭吃蹭喝,他可真敢想。

京城人就是不一样。

张兰也夸他厉害,邓家安排的住宿可比官驿好多了,连被褥都是新换的。

刘二夫妻也得以好生歇息,骡子喂了草料,被仆人照顾得妥帖。

休息了一夜,翌日人们精神抖擞,上午几人便要离开,邓族长好心挽留。

宋珩昨晚同他叙了许久的话,拱手道:“多谢邓老盛情,只是衙门事紧,断不可再耽误了。”

邓族长拄着拐杖,回礼道:“正事要紧,诸位既然着急赶路,老朽也不久留。”

当即差人把备好的干粮送给他们,里头还有钱银。

宋珩接了干粮,把钱银退回,双方一番推托,又折腾了好一会儿才离去。

带了足够的干粮,又有热水,路上人们心情愉悦。

眼见没几日就能到县城,虞妙书满怀憧憬,问宋珩道:“宋郎君,去到县衙,我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宋珩毫不犹豫回答:“先看牢房。”

虞妙书不解,困惑问:“看牢房做什么?”

宋珩:“若牢里关押的犯人多,当地的治安就不大好,若是冤情多,那问题就更大了。”

虞妙书“哦”了一声,又问:“那第二件事呢?”

宋珩:“查账,看当地衙门的账务收支如何。通常情况下,地方上小有欠债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光靠朝廷许下的那点钱银是不够养一个衙门的。”

张兰特别关心钱银的问题,因为一路过来都是她在管钱,插话问:“衙门若是欠了债,又当如何?”

宋珩答道:“自然要想法子弄钱平账,至于怎么去弄钱,其中的门道就多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