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本森之家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坎特伯雷不大,近五十年只出现过两家孤儿院,一间是教会孤儿院,由于八十年代的财政紧缩早已关闭,剩下的一间,就是哈莉要找的本森之家。
本森之家位于坎特伯雷东北部,远离市中心,沿河而建,老院长艾米·本森今年六十七岁,当初伍氏孤儿院被拆,年龄小的孩子们都被分去了其他社会福利机构,或者被收养家庭带走,而像本森这样的,领养不出去的大孩子,以及一些无处可去的老员工(伍氏孤儿院实际的工作人员只有老科尔院长、玛莎,和两个有点儿残疾的女士——她们在厨房帮厨并负责孤儿院的日常保洁),在那之后各奔东西,但彼此还保持着联络。几年后,刚满二十岁的本森女士靠着运气、眼光与手段发了最后一笔战争财,在坎特伯雷建起了本森之家,伍氏孤儿院的旧人就在这里重聚,直到今天。
知道这些消息并不难,本森女士在这片地区很有名望,上年纪的人基本都知道她的事迹。哈莉很顺利地就找到了本森之家,她自称是暑期社会调研的中学生,经过几个人传话,得到了本森院长的接见。
“您好,本森女士,很荣幸见到您!”
哈莉脸上扬起灿烂的笑容,她现在是一名热情洋溢的普通十四岁中学生,迫切地想要和这位声名远扬的院长搭上话。
“我是哈莉,见到您真是太激动了,我从放假前就想来采访您的,”哈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您不会介意我拍两张照片吧——我想把它们发布在我们学院的校刊上。”
“当然不介意。”本森女士自在地说,“我很高兴有人对这些事感兴趣。”
哈莉问科林借来了相机——真离奇,科林·克里维和他的相机形影不离,哪怕不在学校,兜里也要揣一个小型数码相机。哈莉在离开时察觉到了闪光灯,从一脸兴奋的科林那里借来了它——
“能帮上你我真高兴,哈莉,你愿意的话,拿它来拍拍照,随便拍——多拍拍你自己!”
谢谢你,科林。但哈莉不打算拍自己,起码不是现在——她借相机是为了记录证据的,一点儿线索她都不会放过。
哈莉隔在相机屏后面的眼睛微微眯起来,她的视线落在了一张大合照上,照片角落里,有个男孩漂亮得很突出,让人没办法不注意到他——瘦削,高挑,黑白相片里利落分明的颜色也告诉观者,这是个黑头发黑眼睛的孩子,他穿着明显不合身的宽大衣服,贫穷拮据的生活也遮掩不了他的气质,男孩阴沉地盯着镜头,就像现在,目光阴沉,穿过哈莉的镜头。
——汤姆·里德尔。
只一眼,哈莉就能确定,这就是童年时期的里德尔——没有任何错认的可能,太像了——和后来哈莉见到的十六岁的他简直一模一样,后来的他,只是五官更鲜明了,线条更生硬了,看上去更健康、挺拔——但一如既往的阴翳。
哈莉拍下这张照片,问本森女士:“您能跟我讲讲这张大合照吗?看上去是旧伍氏孤儿院还在时的留影。”
本森女士将照片拿到眼前,从抽屉里取出眼镜,架在鼻梁上:“当然,我们那时候每年都会照这么一张照片,科尔夫人会让报社把它放在报纸上,希望能有好心人来领养我们。”
她带着笑意给哈莉指:“这个就是我。”——一个扎两条麻花辫的小姑娘。
哈莉试探性地询问了几个照片上的人——本森女士记性很好,一连三个,她全都记得清清楚楚,叫出他们的名字。
于是,哈莉将手指向了最边上的那个:“那他呢?”
顺着哈莉手指的方向看去,本森女士的表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冷峻。
“院长?”
哈莉心想,本森女士对里德尔看来没什么好印象,她刚刚一直挂在脸上的和蔼笑容消失了,年老的,干瘪的嘴唇翕动着——
汤姆·里德尔。
本森女士的脸色算不上好,她因分享往事而快乐的脸,由淡淡的粉红色开始变得苍白,透露出一种灰败的厌恶来,有些发黄,像一条被反复水洗过的旧牛仔裤。她的目光很快就从旧相片上里德尔那冷淡的面容上离开了,扫到其他人身上去,淡淡地说:“记不清了。”
她朝哈莉笑:“我确实不年轻了,小姑娘。”
哈莉猜她是不愿意回答,她不是个强人所难的人,但确实不想放过一点儿机会。
“好吧,”哈莉耸耸肩,“我只是觉得他长得挺不错的,很少见到这么好看的男孩,简直让人过目不忘。”
——这也不算撒谎。
本森女士的脸色好一点儿了,她表现地跟一开始没什么区别,“是啊。”——她甚至还附和了哈莉的话。
只是个半大孩子,她想,会被里德尔那张脸迷惑也不足为奇。
但哈莉的下一句话又让她汗毛竖起来——
“也许他叫汤姆呢?您真没什么印象吗?”
会是巧合吗?
汤姆毕竟也不是个少见的名字,一块儿石头扔到街上,就能砸出至少二十个汤姆。
本森女士不打算继续跟这个满脑子小男生的中学生继续这个话题了,既然她想为本森之家来一场专访,那还是让她们聊聊孤儿院本身的事吧——那个怪胎不适合出现在她们的谈话之中。
“我跟你讲讲我们孤儿院的历史,怎么样?你感兴趣吗?”
“当然。”哈莉笑道。
本森女士打算跟她从伍氏孤儿院讲起——本森之家的前身,她曾经的家。
“我们那时的院长,科尔夫人,她是个酗酒的女人,但她很好心,不然就不会照看我们这些孤儿了。”她说,“年纪大的孩子都要在院里帮忙,因为我们人手不够,不过,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玛莎在管,她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几乎每年都有孩子发水痘,玛莎会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我听说有伍氏孤儿院的工作人员选择来到本森之家,她也是其中一位吗?”
本森院长点点头:“当然。伍氏孤儿院解散后,玛莎去了伦敦的另一家孤儿院,但当她知道我在坎特伯雷建立了本森之家后,就毫不犹豫地过来了。毫不夸张地说,玛莎是我认识的最认真负责的人,她对孩子有耐心,工作一丝不苟,我很尊敬她,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就跟我的母亲一样。”
提起玛莎,本森女士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很柔软,窄窄的镜片后那双淡褐色的眼睛也放松下来,露出回忆的姿态。
哈莉了然:“那她一定对所有的孩子都很熟悉吧。“
“这是当然,”本森女士说,“玛莎了解我们每一个人。”
哈莉觉得自己也许可以换个突破口,她对本森女士开口:“她现在还在这里吗?我想采访采访她。”
本森女士摇了摇头,遗憾道:“玛莎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
哈莉一下子愣住:是啊,玛莎是个普通的麻瓜,六十年前就在伍氏孤儿院工作了,就算活到今天,也要有起码八十岁了。
本森女士安抚哈莉:“没事的,我们都很怀念她。”
“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吗?时候不早了,孩子们要吃午饭了。”
哈莉有点儿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要是现在再提起里德尔,那一定会显得很突兀——这不是个好时机,哈莉想。但她确实不甘心此刻离去——从伦敦到坎特伯雷,她废了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