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间充满了机油和木屑味道的维修车间里,因为“绗缝”这个天才构想而燃起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
当最初充满了颠覆性思想的头脑风暴渐渐冷却下来之后,冰冷充满了工程学难题的现实,便如同一座座无法逾越的大山,重新横亘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领航员,您的思路是好的,您说的问题很对。”那位经验最丰富的纺织女工,顺着苏溟舟上一章结尾提出的问题,继续展开了话题。她拿起一块刚刚从云帆主岛带来的粗糙夏布,对着阳光仔细端详着,“我就来详细给你们看下现在我们夏布的情况。”
“你们看,”她将那块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千疮百孔”的布料展示给众人,“这布太稀疏了。别说填充鸡绒,就是填充稍微细一点的草木灰,都得从这些缝里漏出来。想要让布料变得更致密,就必须提高经纬线的密度。这得从根上改进我们现在这台老掉牙的织布机,还得纺出更细、更均匀的纱线。这又得改进咱们那全靠一双手捻的纺车……”
这番充满了实践经验的分析,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刚刚才燃起的热情。
“而且,”另一位负责绩麻的老师傅也苦着脸补充道,“就算把这些都解决了。咱们现在光是把那些收割下来的苎麻,用最原始的办法又是浸、又是剥、又是捶的,弄成能纺纱的‘原麻’,就得耗费掉我们作坊里一半的人手!”
“这么点人就算不眠不休地干,织出来的布也只够给咱们自己人做几件贴身的短裤。想给七千多号人都做上一件冬衣……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整个车间再次陷入了那种充满了技术瓶颈,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
然而,苏溟舟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沮丧。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要的就是让所有还沉浸在“小富即安”幻想里的工匠们,都亲眼看到那堵横亘在他们面前名为“生产力”的冰冷高墙。
“所以,”他缓缓站起身,那双总是充满了平静和理智的眼睛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属于“工业**家”的火焰,“我们才需要进行第二次技术**!”
“我决定正式启动‘黄道婆计划’!”他看着众人一字一顿地宣布道,“我们要将我们从那条奔流不息的河水里解放出来的强大水力,变成我们‘破晓之心’征服这片大陆的全新生产力!”
……
说干就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干!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整个五龙潭基地都围绕着这个宏伟的“黄道婆计划,高速运转了起来!
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全新更大也更强劲的动力源。
王师傅亲自带队在“河神之手的上游,另一处水流更湍急、落差也更大的河湾,开始了第二座水车的建造工程。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这一次的建造过程变得无比顺畅。
而在水车的主轴之上,一个由十几块厚重的钢板锻造、拼接而成,直径超过两米的巨大金属齿轮,被稳稳地固定在了上面。这个充满了原始力量感的庞然大物,将成为整个“黄道婆计划的总指挥。
紧接着,一根由几段最笔直的硬木用榫卯和金属扣件拼接而成的长达十几米的传动轴,被架设在一排排由石头和硬木构筑,带着凹槽的轴承座之上像一条钢铁的巨龙,从河边一直延伸进了那间刚刚临时建好的纺织工坊之中!
工坊之内更是一片充满了敲打声和金属摩擦声的热火朝天的景象。
王师傅和他手下那几个最得意的弟子,正围着一个刚刚才锻造出来,结构复杂的“拨叉式离合器进行着最后的调试。这个由杠杆和金属齿轮组成,充满了“废土智慧的精巧装置,将成为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的神经中枢。它可以在不停止水车的情况下,精准地控制哪一台机器该工作,哪一台机器该休息。
而在工坊的另一头,第一乐章——“捶麻机,也已初具雏形。
一个由一整块厚重的硬木雕刻而成的巨大“偏心轮
终于在所有准备工作都就绪之后,王师傅深吸一口气对着河边那几个早已等候多时的年轻工匠挥了挥手!
“开闸!
“哗啦啦——!
奔腾的河水瞬间就涌入了新开凿的引水渠!那座巨大充满了原始力量感的筒车,在水流的冲击下,开始缓缓地转动了起来!
工坊之内,那根长达十几米的传动轴也随之发出了“嘎吱、嘎吱的令人牙酸的声响,开始了它在这个新世界里的第一次沉稳充满了力量感的旋转!
“连接一号机组!
王师傅亲自上前,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拉下了那个控制着“捶麻机”的冰冷的铁质杠杆!
“嘎——!!!”
一声刺耳金属与木材摩擦的巨响!
那个巨大的“偏心轮”瞬间就与飞速旋转的传动轴啮合在了一起!
紧接着那三根巨大的石锤便如同被赋予了生命般开始了虽然有些迟缓、但却异常稳定充满了节奏感的上下运动!
“咚!”
“咚!”
“咚!”
沉重的石锤一次又一次地狠狠砸在那空无一物的石槽之上!发出的沉闷而有力的声响像一曲来自远古充满了工业力量的战歌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脏!
“上料!”
早已等候在一旁的纺织女工们立刻将一捆捆早已在水中浸泡得柔软无比的苎麻茎秆
“咚!咚!咚!”
坚硬的石锤与柔韧的苎麻发生了最亲密的接触!
汁液四溅!
那些包裹在茎秆之外的坚韧表皮和胶质在一次次的不知疲倦的捶打之下被迅速地破碎、分离!露出了里面那一缕缕白色充满了希望的纤维!
“翻面!”
一个女工用一根长长的木棍熟练地将那早已被捶打得稀烂的苎麻翻了个面确保它的每一寸“肌肤”都能享受到这充满了力量感的“按摩”。
整个过程虽然还需要人工的辅助但它的效率比之前纯靠人力用小木槌一点一点地敲打快了何止十倍!
在成功地完成了第一部分之后第二部分——“多锭纺车”也很快便被提上了日程。
工匠们先是严格地按照苏溟舟从数据库里找到的图纸用手工复刻出了一台由脚踏板驱动拥有八个纱锭的传统纺车。在确保了它的每一个机械结构都能顺畅地运转之后王师傅便大刀阔斧地拆掉了那碍事的脚踏板。
然后他们用一套由大小齿轮和皮带组成充满了数学美感的变速机构将纺车的主动轮与工坊内那根奔流不息的传动轴连接在了一起。
这个过程充满了反复的枯燥失败。
第一次他们用错了齿轮比。传动轴那巨大的扭矩只一瞬间便将那脆弱的纱线扯得根根断裂。
第二次他们又没能解决好传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