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对自己向父亲的承诺看得很重,却不知道他的父亲,绝不会因为他去年的承诺,来限制现在的他。
孟玉宁让堂弟先和大伯提一下,探探反应。
孟启明不说话,也不动。
孟玉宁拍了他一下,“你是家里的长子,更是大伯的独子,你到底怕什么呀!”
孟启明:“就是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才更应该为家里争气。”
孟玉宁问他:“你怎么就知道继承家里的手艺,就不是争气呢?”
孟启明抿着嘴:“孟老八总是在街上……”
孟玉宁拉住他:“他说什么,和咱们家有什么关系呢?
咱们家吃肉的时候,他们家连粮食都吃不足,各家过各家的日子,你不用在乎他说的话。
他和爷爷同龄,他堂兄弟八个,爷爷几代单传,年轻的时候他一直压着爷爷,后来各自成家,爷爷有手艺,家里日子过的宽裕,后来又生了三个儿子,到咱们这一辈,也算是人丁兴旺了。
而他孟老八,要手艺没手艺,出门做工又爱惜力气,幸好他只有一个儿子,若是儿子多了,都不敢说能全部养活。
他现在就靠着言语上压着爷爷来获得心理满足,爷爷早就说过不让管,大伯和我爹都听了,你还计较个什么劲!”
孟启明气哼哼的:“咽不下这口气!”
孟玉宁照着他的胳膊又拍了一下:“不服气问大伯去,看大伯怎么跟你说。”
孟玉宁这次拍他用了力气,孟启明“嘶”的一声揉着胳膊:“二姐,你怎么真打呀!”
孟玉宁都想拽他耳朵了:“给你松一松那根拧着的筋。”
被拍疼了,孟启明倒是不拧着了,“知道了,我直接去问我爹,这样行了吧?”
孟玉宁轻轻推了推他:“去吧”
孟启明揉着胳膊出去了,孟玉宁看着他的背影,好笑的说了句:“就是欠揍”
堂弟回前院了,孟玉宁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后在床上不想动弹。
冯青莲担心她睡的时间长了晚上再走了困,过来看了一眼,见她醒着,交代她别再睡着了。
孟玉宁在床上打了个滚,应了声:“知道了”
说着不睡,结果屋里太安静,搬到新院就和姐姐分了屋子,自己一间屋子,这会也没人来打搅,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再醒来,外面天都快黑了,收拾好出来,又该吃晚饭了。
母亲见她脸上睡出的红印,说她:“说着不睡又睡着了,晚上要是走了困,有你难受的。”
跟兄长去看了个料子回来的孟卫行,就说妻子:“放心吧,宁宁晚上走不了困,年底既要管着作坊,又得在店铺里帮忙,这一个多月累的不轻,别说睡半天,就算今天睡了一天,晚上也能睡着。”
有爹爹的这些话,孟玉宁也不怕娘再多说了,挪到她跟前,趴她身上耍赖。
冯青莲冬天不喜出门,孟玉宁又按时回来,回来后也是从来都说好的,要不是丈夫说,她还真忽略了闺女这一个多月的辛苦。
这会也不说她爱撒娇了,心疼道:“想吃什么,娘给你做。”
孟玉宁睡了一晌,也没耽搁消化:“只要是家里的饭,我都喜欢。”
孩子恋家,当父母的就没有不高兴的,冯青莲轻轻拍了拍闺女:“跟姐姐玩一会去吧,待会就吃饭。”
孟玉宁“嗯”了一声,从母亲身上下来,去姐姐屋里了。
……
放假原本就是件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放年假日子就更舒服了。
特别是孟玉宁原本就喜欢过年,以前还需要在厨房里帮忙,今年因为多了三个打下手的,连厨房都不用进,这个年过的更惬意了。
在家只用吃吃喝喝,歇息够了有弟弟们陪着玩,玩累了跟姐姐说说话,日子简直不要太美。
年后走亲戚,孟玉宁和姐姐都不想去。
女孩子,除了外祖家,其他人家不去也没人挑理,母亲这些年和娘家只书信来往,都没亲自回去过,孟玉宁姐妹俩就没有必须要去的亲戚家。
不用做活还不用出门,姐妹俩这个年是真歇足了。
悠闲的日子总是过的快,好像一眨眼,就到元宵节了。
孟启明年前和父亲说了不准备继续读书,想回来继承家里的手艺。
结果和孟玉宁预想的一样,大伯并没有反对,过完年就让他跟着爷爷打基础。
家里的孩子,哪怕上学的时候,老爷子也会带着他们学雕刻基础,所以孟启明其实是有一些基础的。
家传的手艺,家里的孩子多少都会有一些天赋在身上的,比起来上学,孟启明在学雕刻上算是有天赋的。
年后过了破五,万事不忌,家里的剪刀凿斧解了红绳,该做针线的做针线,该做雕刻的做雕刻。
孟启明从正月初五开始正式学习木雕手艺,上午打基础,下午爷爷就让他自由发挥。
孟启明就利用每天下午的时间,历时十天,终于做好了一个花灯,造型虽然只是简单的四面灯,但是每一面都雕了小孩子喜欢的图案。
大部分花灯都是木制框架,糊上灯纸在上面作画。
孟启明做的花灯是雕刻的画面,外面糊了灯纸,上完颜色,效果马上就出来了。
这个花灯,可是他们这一辈小孩的第一件雕刻品,全家没有一个不夸的。
家里的男孩子们都兴奋了,今天正好是元宵节,晚上提着这个花灯去镇上,绝对能力压其他小孩手里的灯。
小孩子有了好东西哪有不炫的,孟启辰提着大哥做的花灯,带着自家的还有四叔家的两个弟弟,出门炫耀去了。
孟启明担心弟弟们把自己的灯不小心弄坏了,也跟了出去。
今天元宵节,家里人都聚在前院,晚上在这边吃饭,吃完饭去镇上看灯。
弟弟们去胡同口炫耀花灯去了,孟玉宁准备先去堂妹屋里玩一会。
还没等进屋,村里同龄的一个叫小英的女孩过来找她玩。
孟玉宁以前都是在家里和姐姐弟弟妹妹们玩,不怎么和村里的小孩玩。
但是自从要和庄举人的儿子定亲的消息传出去,每天来家里串门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
不止来串门的大人多了,很多和孟玉宁同龄的女孩也来找她玩。
都是一个村还是同姓的,别人都来了,哪怕不熟,孟玉宁也不好不招待。
小英就是来的比较勤的一个女孩。
现在前院已经没有自己的屋子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