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52. 殿上问

夏时已至,天干气躁。

放榜已经三天,这三天内,城中高官豪绅又将中试学子重新拉拢亲近了一遍。

酒楼之中宴席不休,时局与开考前略有变化。

许多曾经默默无闻的学子,风头大出,意气风发,俨然前途无量,荣光无限。

然这中间,最引人注目的,仍是此次考试中的一甲前三名——殷兴文,叶新台,李问渠。

叶新台自不必说,相府嫡长子,早前便在长隆京城名声大噪,成绩一出,更是风头无两,受尽恭贺。

而殷兴文,一甲第一名,原是藉藉无名的穷举子,从前与长隆城没有半点交集,本该是许多人主要拉拢的目标。

如今放榜,一举摘得魁首,可谓鲤鱼跃龙门。

旁人都以为,他定要在前来拜访的高官贵族之中,择一人投靠为其门生,又或直接投身为婿,从此翻身,在这京城中背靠大树,闯出一番天地。

然而三天过去,殷兴文闭门不出,拒不见客,无论谁来拜访,都在门内道一声多谢,又称自己旧疾复发,无法出门,望其担待。

至于最后一位,李问渠,更是赚足了目光。原因无他,而是所有人遍寻京城,也寻不到这位名为李问渠的学生。

一时间传闻纷纷,直道奇也怪哉!

今日乃是崇文帝召见贡士的日子。

熹微晨光下,太平街车马络绎不绝。

李问渠乘坐马车内,华服之下,乃是国子监统一为今日入朝的学生准备的衣衫。

车内叶新台与他同乘,仍觉得很不真实。

谁能想到,长隆城遍寻不出的一甲三名李问渠,竟是如今盛得荣宠的当朝秦王李怀真。

叶新台不由得又看过去一眼。

李问渠讪讪看他,眼神屡屡闪避,又一次抱歉道:“兄长,真不是我们瞒着你。我也没想到自己能考个第三名出来。”

这话说的……

叶新台闭上眼睛,不想理他,但想到此人身份,以及他与叶家的关系,还是睁开眼,又问一句:“真的不与我父亲说?”

今日晨起,方四更天,叶棋敲响了他屋门,将正陷于梦中的叶新台喊起来,告诉他大小姐和秦王等在外面。

这一见面,叶新台才知道,秦王于民间之时,用的一直是“李问渠”这个身份,也就是此次一甲三名,登时瞪直了眼睛,犹如冬季雪日里兜头一盆冰水泼过来,整个人都激灵了。

叶净渊说,这事他们本想瞒着,让“李问渠”这个名字在长隆城中隐入尘烟,却没想到,竟是一甲三名,便觉得大有运作空间,思前想后纠结三日,这才决定于学子觐见前的几个时辰,过来告诉叶新台。

又格外声明,此事暂时只能他一人知晓。

叶新台知道他们何意,答应下来,但此刻坐在马车里,又觉得让叶修明知道也没什么,反正待到朝会上,也是人尽皆知,不差那一会儿功夫。提早让父亲知道,便立刻派人去请祖父,于不久后的朝堂之上,将此事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

李问渠道:“我原也是这么想的,净渊说服了我。”

叶新台看向他。

李问渠:“净渊说,如今我的倚仗,可以说全来源于父皇对我仁爱,现下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重要。若是告知叶相和叶御史,他们必定会借此为我拉拢其他朝臣。但看在父皇眼里,他或许会多心,从而怀疑我进京初衷。倒不如就当此事是我为他准备的一个惊喜,要他看我……”

叶净渊原话是要崇文帝看他在民间多年,但也依然优秀,但这话李问渠对着叶新台无法自夸出口,顿了顿,换了种说法:“要他看到我这些年并未虚度光阴。”

叶新台默然瞬间,忽然道:“你如何确定,这些年你的行踪,陛下全然无知呢?”

他是真好奇这个问题。

毕竟宫内侍卫无数,崇文帝手中更有只听他差遣的顶尖暗卫数支。秦王少时离宫,想来崇文帝就应该派了暗卫跟随,纵然一朝失散,这么多年过去,也不该全无消息。

他担心,或许陛下一直知道秦王身在何处,所经何事。

李问渠不知如何向他解释,他这些年跟着赵寻真、燕绍川两人数次出入江湖,大事小事碰上不少,没少经历风雨,更是数次险些丧命。然而,从来没有哪次神兵天降朝他们伸出援手。

之后恢复安全处境,他也数次调查过,那些差点要了他命的人,许多都活得好好的,没有遭遇任何意外。

横死的自然也有。他们三人并非无事生非胡乱招惹麻烦,他们那些“仇家”,在江湖之上名声大多不好,遭人寻仇极为正常。

在李问渠的调查中,这些人的死,全都罪有应得、有始有终、合情合理,更与皇宫大内没有任何关系。

凭借这些,李问渠确定,李玟丰是真不知道他这些年都做了什么。

想了想,他道:“那叶相和叶御史,更不能在今日的朝会上,为我筹谋。”

叶新台想也是这个理,他看了李问渠一眼,忽而说:“那你们也无须告诉我。如今我们一体,纵然你们瞒着,在今日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父亲和祖父也不会怪罪你们任何。”

李问渠笑了笑,“兄长想多了,告诉你并不是担忧叶相和叶御史怪罪和疑心,而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叶新台闻声沉默瞬间,抬头道:“既然殿下这么说了,我也问殿下一个问题,还望诚实回答我。”

李问渠笑着道:“兄长请说。”

叶新台:“赵寻真此番来京,所求为何?”

李问渠想了想,说:“一段缘分。”

“他和拭微?”叶新台压低声音问。

李问渠隐晦道:“他无恶意,兄长放心。”

马车驶入太平街尽头,于宫门口停下,李问渠和叶新台并未下车,而是等到太监宣召以后,才随着一众贡士低调入殿。

学生全部入殿,太监手持名录按照顺序一个个点名。

“殷兴文。”

“学生在。”此人身形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