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67章 火器作坊初建,安全警示教育


第六十七章火器作坊初建,安全警示教育

“这是蔡国公府、这是齐国公府的......”

一时间,许多大臣都为穆钧准备了一份厚礼,而且是越来越多。

大哥们送了,小弟们不送,是不是瞧不起大哥?

别人送了厚礼,你送的挂历,国师心里不记仇?

送礼也是门生意!

眼看情况越来越多快要失控了,穆钧虽然也想收下这些东西,可是穆钧还记得自己眼下的任务。

挣钱的事以后再说,他现在要这么多值钱的东西也没用,维护他神秘且德高望重的形象才是最重要的。

索性穆钧直接让人给外面传信:

“就说我在闭关修行,不见客,让他们都回去吧。”

“可是大人,那些达官显贵家送来的都是重礼,即便国师不见他们也没有关系,收下礼物也就是了,好让他们知道心意国师领。”

贺春娘娇声说道。

穆钧抬手弹了弹贺春娘洁白的额头:

“你懂什么,快去。”

“是。”

让胡景和贺春娘去应付那些客人,穆钧躲在后院不出来,反正李二一家三口的什么册封仪式穆钧是真不想去了。

正好借着这个借口躲在家里,为了掩人耳目,穆钧第二天出门的时候换了一身便装从国师府的后门离开了家中。

收了这些官员的,东西,麻烦还在后面呢,穆钧还是办正事要紧。

坐在简陋的马车上,穆钧轻装简行,身边只带着一个马夫和两个护卫。

越是远离长安繁华的坊区和主街道,展现在穆钧面前的东西便越血腥、越残忍。

这是长安,可惜的是,这只是武德九年的长安,民生凋敝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想想边境的大唐百姓,有的直接是连人带钱被抢到突厥为奴为婢。

李渊为了国内的形势考虑,即便是突厥人在合约的前提下依旧时不时的南下劫掠,唐军也只能是被动的采取绥靖政策向突厥人妥协。

穆钧一眼望去,街道上的基本上都是衣衫褴褛、草鞋打底。

渭水之战,不能退,也输不得。

出了长安城,穆钧的目的地是原属于秦王府的皇庄,为了安全起见,穆钧将火器作坊放在了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

“这里的流民都来自哪里?”

穆钧掀开窗帘询问道。

长安城外的贫民窟中,都是些老弱病残。

“谁知道呢,或许是关内的、也可能是从山东来的,大人这几天长安的粮价又涨了二十文钱,朝廷的粥棚估计只能让这些人饿不死。”

穆钧知道,李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时间,还是需要时间。

“那是......”

穆钧眯了眯眼睛看向远处人数更多的施粥棚。

“听说是长孙皇后施恩百姓,那些都是长孙家的人,人家是世家大族,出手阔绰比朝廷发的稀粥强多了。”

马夫也是个长安通,穆钧问的就没有他不晓得的。

穆钧点了点头,那就对了。

私赈灾民,和平时期还好说,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不准还能赏你点什么。

现在这种时候,也就长孙家敢打着皇后的名义和广施善举,否则就凭这私赈灾民一条,御史们就能**的长孙无忌他亲妈都不认识他。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今天只是给穆钧送的那些礼,恐怕就够这些百姓活命月余。

穆钧做不得这样的善事,他只能做国师,一个神棍,而不是一个圣人。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火器作坊距离长安城门并不远,一刻钟的路程而已。

明朝将火器库安设在城内,据记载,明熹宗天启年间,**库的一次**直接就是将方圆十里夷为平地,死伤无数。

大批的工人就在此地培训,穆钧只强调三个问题,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奈何唐朝人对大量**的威力根本没有直接概念,本能会轻视这些东西,即便有穆钧亲手写的安全手册,恐怕也不会引起重视。

拿着李世民的令牌,穆钧进了这皇庄改制的**工坊中,第一批原材料已经提炼了出来。

看着仓库的这些材料,穆钧示意搬出来了一些同时吩咐道:

“吩咐所有在工坊里上工的,无论是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