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278章 瀚海孤舟

冬日的晨光穿透云层,为深蓝色的海面镀上了一层破碎的金箔。“郑和号”的巨帆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鼓胀如肺,推动着这头黑色巨兽,在广阔无垠的东海之上,平稳而坚定地向南航行。

这已经是“郑和号”正式起航的第三天。

告别了云帆主岛那充满了不舍与期盼的送行人群,这艘承载了上万人希望的末日方舟,终于像一头挣脱了所有束缚的巨鲸,回归了它真正的主场。

甲板上,早已不见了离别时的伤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了秩序与活力的日常。

几个年轻的水手赤着脚,拎着木桶,正用带着咸腥味的海水冲洗着宽阔的柚木甲板。刷子的摩擦声、水流的哗哗声和他们之间偶尔传来的几句玩笑,汇成了一曲充满了青春气息的晨间劳作之歌。

中部的桅杆下,经验丰富的水手长正带着几个新兵,一遍遍地演练着升帆、降帆和调整帆索角度的复杂操作。那如同蛛网般密布的绳索,在他们灵巧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次精准的配合,都让巨舰的速度,又向上提升了微不足道的一节。

后甲板那片被特意清空出来的区域,此刻已经变成了一个移动的露天训练场。侯破浪,这位沉默如铁的大副,正监督着二十名精挑细选出来的战士,进行着每日的体能和格斗训练。他没有喊任何口号,只是用那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目光,扫视着队列里的每一个人。任何一个动作不到位的士兵,都会立刻迎来他那根从不离身的长矛**,毫不留情地“指正”。

而在船尾那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厨房里,黎潮生正挥舞着他那把心爱的巨大菜刀,将一块块新鲜的鱼肉剁成肉糜。蒸汽从巨大的汤锅里升腾而起,将他那张总是乐呵呵的脸熏得通红。他一边忙活,一边扯着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对着几个同样在忙碌的帮厨吹嘘着自己当年的英雄事迹。

船尾的生态养殖舱里,则是另一番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景象。陆观涛正带着两个年轻的助手,小心翼翼地为那几百只“远征鸡”进行着例行的健康检查。他会仔细地观察每一只鸡的羽毛光泽、眼神和排泄物,任何一丝异常的迹象,都逃不过他那双属于医者的敏锐眼睛。

“记住,在海上,任何一场小小的瘟疫,都可能演变成毁灭性的灾难。”他对着身旁的助手,耐心地嘱咐道,“我们不仅要保证它们的健康,更要保证我们所有人的健康。”

……

与甲板上那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喧嚣不同,位于船体最高处的舰长室里,却是一片令人心安的宁静。

苏溟舟独自一人,坐在那张由厚实硬木打造的宽大海图桌前。他的面前,是那台由马可·李友情“赞助”,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军用级惯性导航系统。

巨大的液晶屏幕上,一幅精度达到米级的电子海图,正缓缓地移动着。一个代表着“郑和号”的绿色小点,正在那片蔚蓝色的广阔背景之上,坚定不移地,向着南方,划出一条笔直的航迹线。

这已经是他们离开云帆主岛的第三天。

在经历了最初的磨合与适应之后,“郑和号”这头钢铁与木材结合的混血巨兽,终于向它的船长和船员们,展现出了它那无与伦比的强大性能。

在顺着东北季风航行时,单靠那三面巨大的福船硬帆,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四千五百吨的庞然大物,便能轻松地达到十到十五节的惊人航速。这几乎相当于旧世界里一艘中型货轮的经济航速了。

即便是在逆风时,凭借着那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复杂帆装系统,它依旧能以三到七节的速度,顽强地进行“之”字形航行。

而一旦,那两颗沉睡在船舱深处的“卡特彼勒”柴油心脏被唤醒,这头温顺的巨鲸,便会瞬间化身为一头狂暴的史前巨兽!巨大的扭矩通过传动轴,传递到那两具青铜螺旋桨之上,足以推动着它在这片空无一物的海面上,飙到十五至二十节的极限速度!

船体的吃水深度,也始终维持在一个完美的数值。这证明了,当初汉克和陈师傅他们,对全船的配重计算,是何等的精准。

当然,这艘船也并非完美无瑕。

“船长,三号水密隔舱底部,左舷第七根肋骨接缝处发现轻微渗漏。目前排水量正常水位已得到控制。”

舰桥上的对讲机里,传来轮机长那沉稳的声音。

“收到。”苏溟舟的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让木工组过去检查一下,记录下位置。等风浪小一点的时候,再进行临时的封堵。”

这种程度的“小毛病”,在这三天里几乎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发生一次。

苏溟舟知道,这是任何一艘新建的、尤其是像“郑和号”这样巨大的木质船体,都无法避免的宿命。成千上万块独立的木板,在风浪和巨大水压的共同作用下,总会有那么几处最脆弱的接缝,会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好在那充满了东方智慧的“水密隔舱”设计和那同样不知疲倦的检查加抽水,构成了两道坚不可摧的保险。任何一处小小的渗漏,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被隔离,被排出。

这艘船就像一个拥有着强大自愈能力的生命体。它会流血但绝不会轻易地倒下。

……

苏溟舟缓缓地站起身,走到舷窗边。

他的目光,越过船头那高高昂起的巨大撞角,投向了西边,那片在海雾中,若隐若现的,充满了死亡气息的海岸线。

根据海图显示,他们此刻,正在经过的正是闽越地区那片早已被洪水和战火,蹂躏得面目全非的破碎群岛。

他举起望远镜,能清晰地看到,一些地势较高的岛屿上,还残留着一些人类活动的痕迹。但大多,都只是些歪歪扭扭的窝棚和早已熄灭的篝火。偶尔能看到几个人影,在看到他们这艘如同海上巨兽般的黑色巨舰时都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瞬间消失在了更深的废墟之中。

天灾,人祸,再加上这刚刚才降临的严酷寒冬。

三座大山,如同三柄最沉重的铁锤,将这片土地之上最后的一丝生机都砸得粉碎。

但他知道,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为这些素不相识的苦难而停留。

他和他身后的这一百二十名兄弟,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等待着他们。

他将目光,从那片充满了绝望的海岸线收了回来,重新投向了电子海图上,那个被他用红色的圆圈,重点标记出来的第一个目的地。

——海南。

那里,曾是“同济号”的母港。那里,也曾是周毅教授和林沧月他们最后的家。

而现在,那里只剩下了一片,被“第四帝国”的远程炮火所轰炸过的冰冷废墟。

“还有两天。”苏溟舟看着屏幕上,那不断缩短的距离,在心中默念道。

这次航行,不仅仅是为了检验“郑和号”的性能。更是为了去那片充满了死亡气息的废墟之上,进行一次最危险的抵近侦察。

他要亲眼看一看,那个将周教授他们逼得走投无路的敌人,到底在他们华夏的南海上留下了什么样的……伤疤。

好在那充满了东方智慧的“水密隔舱”设计和那同样不知疲倦的检查加抽水,构成了两道坚不可摧的保险。任何一处小小的渗漏,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被隔离,被排出。

这艘船就像一个拥有着强大自愈能力的生命体。它会流血但绝不会轻易地倒下。

……

苏溟舟缓缓地站起身,走到舷窗边。

他的目光,越过船头那高高昂起的巨大撞角,投向了西边,那片在海雾中,若隐若现的,充满了死亡气息的海岸线。

根据海图显示,他们此刻,正在经过的正是闽越地区那片早已被洪水和战火,蹂躏得面目全非的破碎群岛。

他举起望远镜,能清晰地看到,一些地势较高的岛屿上,还残留着一些人类活动的痕迹。但大多,都只是些歪歪扭扭的窝棚和早已熄灭的篝火。偶尔能看到几个人影,在看到他们这艘如同海上巨兽般的黑色巨舰时都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瞬间消失在了更深的废墟之中。

天灾,人祸,再加上这刚刚才降临的严酷寒冬。

三座大山,如同三柄最沉重的铁锤,将这片土地之上最后的一丝生机都砸得粉碎。

但他知道,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为这些素不相识的苦难而停留。

他和他身后的这一百二十名兄弟,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等待着他们。

他将目光,从那片充满了绝望的海岸线收了回来,重新投向了电子海图上,那个被他用红色的圆圈,重点标记出来的第一个目的地。

——海南。

那里,曾是“同济号”的母港。那里,也曾是周毅教授和林沧月他们最后的家。

而现在,那里只剩下了一片,被“第四帝国”的远程炮火所轰炸过的冰冷废墟。

“还有两天。”苏溟舟看着屏幕上,那不断缩短的距离,在心中默念道。

这次航行,不仅仅是为了检验“郑和号”的性能。更是为了去那片充满了死亡气息的废墟之上,进行一次最危险的抵近侦察。

他要亲眼看一看,那个将周教授他们逼得走投无路的敌人,到底在他们华夏的南海上留下了什么样的……伤疤。

好在那充满了东方智慧的“水密隔舱”设计和那同样不知疲倦的检查加抽水,构成了两道坚不可摧的保险。任何一处小小的渗漏,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被隔离,被排出。

这艘船就像一个拥有着强大自愈能力的生命体。它会流血但绝不会轻易地倒下。

……

苏溟舟缓缓地站起身,走到舷窗边。

他的目光,越过船头那高高昂起的巨大撞角,投向了西边,那片在海雾中,若隐若现的,充满了死亡气息的海岸线。

根据海图显示,他们此刻,正在经过的正是闽越地区那片早已被洪水和战火,蹂躏得面目全非的破碎群岛。

他举起望远镜,能清晰地看到,一些地势较高的岛屿上,还残留着一些人类活动的痕迹。但大多,都只是些歪歪扭扭的窝棚和早已熄灭的篝火。偶尔能看到几个人影,在看到他们这艘如同海上巨兽般的黑色巨舰时都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瞬间消失在了更深的废墟之中。

天灾,人祸,再加上这刚刚才降临的严酷寒冬。

三座大山,如同三柄最沉重的铁锤,将这片土地之上最后的一丝生机都砸得粉碎。

但他知道,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为这些素不相识的苦难而停留。

他和他身后的这一百二十名兄弟,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等待着他们。

他将目光,从那片充满了绝望的海岸线收了回来,重新投向了电子海图上,那个被他用红色的圆圈,重点标记出来的第一个目的地。

——海南。

那里,曾是“同济号”的母港。那里,也曾是周毅教授和林沧月他们最后的家。

而现在,那里只剩下了一片,被“第四帝国”的远程炮火所轰炸过的冰冷废墟。

“还有两天。”苏溟舟看着屏幕上,那不断缩短的距离,在心中默念道。

这次航行,不仅仅是为了检验“郑和号”的性能。更是为了去那片充满了死亡气息的废墟之上,进行一次最危险的抵近侦察。

他要亲眼看一看,那个将周教授他们逼得走投无路的敌人,到底在他们华夏的南海上留下了什么样的……伤疤。

好在那充满了东方智慧的“水密隔舱”设计和那同样不知疲倦的检查加抽水,构成了两道坚不可摧的保险。任何一处小小的渗漏,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被隔离,被排出。

这艘船就像一个拥有着强大自愈能力的生命体。它会流血但绝不会轻易地倒下。

……

苏溟舟缓缓地站起身,走到舷窗边。

他的目光,越过船头那高高昂起的巨大撞角,投向了西边,那片在海雾中,若隐若现的,充满了死亡气息的海岸线。

根据海图显示,他们此刻,正在经过的正是闽越地区那片早已被洪水和战火,蹂躏得面目全非的破碎群岛。

他举起望远镜,能清晰地看到,一些地势较高的岛屿上,还残留着一些人类活动的痕迹。但大多,都只是些歪歪扭扭的窝棚和早已熄灭的篝火。偶尔能看到几个人影,在看到他们这艘如同海上巨兽般的黑色巨舰时都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瞬间消失在了更深的废墟之中。

天灾,人祸,再加上这刚刚才降临的严酷寒冬。

三座大山,如同三柄最沉重的铁锤,将这片土地之上最后的一丝生机都砸得粉碎。

但他知道,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为这些素不相识的苦难而停留。

他和他身后的这一百二十名兄弟,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等待着他们。

他将目光,从那片充满了绝望的海岸线收了回来,重新投向了电子海图上,那个被他用红色的圆圈,重点标记出来的第一个目的地。

——海南。

那里,曾是“同济号”的母港。那里,也曾是周毅教授和林沧月他们最后的家。

而现在,那里只剩下了一片,被“第四帝国”的远程炮火所轰炸过的冰冷废墟。

“还有两天。”苏溟舟看着屏幕上,那不断缩短的距离,在心中默念道。

这次航行,不仅仅是为了检验“郑和号”的性能。更是为了去那片充满了死亡气息的废墟之上,进行一次最危险的抵近侦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