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36. 第 36 章

第三十六回

夏明衍奔走消兵祸

盛墨芳巧思解危局

虽然纺织厂扩建后,业务繁忙,但夏明衍为了避免战事,在一连忙了几个晚上,安排好纺织厂的事务后,风尘仆仆地赶往上海。到了上海,夏明衍也没时间去自家店铺看看,就去李家找李祉麟。

此时夏明月已怀孕五个月了,李祉麟正陪着她在自家花园里散步,听仆人来报,说夏家舅兄来访,李祉麟立即陪着夏明月去客厅见夏明衍。

“三哥,你怎么突然来上海了?是纺织厂有什么事吗?”夏明月一进客厅就问道。

夏明衍匆匆赶来,正口渴得很,仆人请他进客厅坐,又给他端上茶,他此时正端起茶杯大口喝茶,见李祉麟他们进来了,就放下茶杯,说:“妹妹、妹夫,厂子没事,只是我见苏浙两军为了争夺上海的财税,都在加紧备战。要是战乱一起,到时候可不仅只是经济受损啊,更有多少人要死于这场毫无意义的内战啊!我想由我们夏家出钱,李家出面,请苏浙双方代表坐下来吃饭、喝茶,看看能不能从中调停,阻止这场战争!”

“我最近也一直听我爹和我哥他们在谈论这事儿,要是能让双方和和气气地坐下来商谈,从而避免一场战事,确是好事一桩。我晚上去找我父亲、大哥问问看……三哥你一路赶来,辛苦了,先休息一下!”李祉麟说。

“辛苦倒谈不上,只是这事刻不容缓,你要抓紧些!我也没时间休息,我再去会见几个商界人士……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致求和平,苏浙两军总会有所顾忌的,况且如今已是共和,又不是一家之天下的封建王朝,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协商解决。只要没人开第一枪,这仗就一定打不起来,我们分头行动吧!”夏明衍说完,就匆匆走了。

几天后,夏家出钱,李家出面,邀请江浙沪三方政要在华发饭店聚头商谈。虽然齐卢双方内心仍想争夺上海财税,互不相让,但表面上还是表示尊重民意,承诺不会轻易开战。

夏明衍和江浙两省乡绅张謇、张一麐等爱国人士一起组织了一个“江浙和平协会”,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923年8月,江浙双方达成协议,签订了江浙和平公约,使得江浙形势趋于缓和。至此,夏明衍总算松了口气,他回家跟盛墨芳说,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奔波了几个月,疲惫不堪的夏明衍睡得很沉很沉。天刚破晓,盛墨芳轻轻起床,去厨房揉面,想等夏明衍起来后,给他煮一碗腊肉笋干面。这几个月里,夏明衍不光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也没好好吃过一顿饭,盛墨芳心疼不已,想用家乡的美食,犒劳犒劳他。盛墨芳揉好面,把面团醒发在盆里,又去浸洗笋干,切腊肉。准备好一切,盛墨芳又想着去院子里掐几根葱。她走到堂屋,刚打开大门,却看见质检部主任张国平正举手想敲门,就急忙问道“张主任,这么早,有什么事吗?”

“厂长还未起床吗?刚进来的这批丝线好像有问题。昨天有好几个员工反映,不时有丝线断了,有经线,也有纬线。昨晚新装上去的经线更明显,几乎每个纺织工都来反映了……”张国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

“你先到客厅里坐一下,我去叫明衍起来。”盛墨芳说完就跑去二楼。她走到卧室里,见夏明衍还在沉沉地睡着,盛墨芳见了虽心里不忍,还是上前轻轻推了推他,说:“明衍哥,张主任有事找你!”

“嗯?”夏明衍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盛墨芳把张国平的话告诉了夏明衍,夏明衍听了立即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往楼下跑去。

夏明衍和张国平赶到厂里,立即下令把所有的机器都停下来。随着一把把闸刀往下拉,嘈杂的机器轰鸣声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整个厂子陷入一片寂静。这是一种痛苦的、死一般的寂静。整个厂子的工人都茫然无措地站在机器边,默默地看着夏明衍。路过纺织厂的人都会嫌机器声太吵,但工人们从不觉得机器的轰鸣声是噪音,反倒觉得这是生活的战歌,机器不停,生活才有盼头!

夏明衍组织人员一根根地检查丝线。盛墨芳用小竹篮拎着一碗面过来,夏明衍接过来,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盛墨芳只得又拎回去。夏明衍检查了一整天,才粗粗地统计出来,最后进的这批丝线有百分之十质量有问题,韧性比以往的要差很多。幸亏自从上次质检环节出问题后,张国平对质检工作十分重视,严把质量关,整个厂子上上下下都把质量当成重中之重,时刻放在心里,有一点小问题就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所以这批有问题的丝线刚上机不到两天,就被大家发现了。

问题是发现了,想要解决却很难。特别是已经装在滚轴上的经线。一根滚轴上有几千根丝线,不可能一根根退回去,再把劣等的替换下来了。夏明衍立刻发电报给夏明月,让她转发夏明征,向供货商质询,要求退货、换货。

夏明衍刚从外面回来,张国平就上前询问:“已经装在滚轴上的经线怎么办?”

“这还用问?当然是全部扒拉下来,扔了!”夏明衍说。

盛墨芳心忧厂子,也在厂子里到处查看,了解情况。她见夏明衍下令拆线,就说道:“这么多丝线就这样毁了,多可惜啊!”

“那还能怎么办?”夏明衍说。

“一根丝线牢度不够,三十根五十根呢?我记得有次跟你去上海,见上海街头有人卖毛线。有人买来扎头发,还有人用来织围巾、手套,我看挺好的。要不我们把这些丝线搓成毛线?反正厂里有女工,一根滚轴让二十多个女工一起搓线,就当废物利用。女工们在停机期间也可以赚点钱,你觉得怎么样?”盛墨芳说。

“我看行,这些丝线从国外运过来,不容易啊!”张国平说。

“那好吧!”夏明衍说。

于是,盛墨芳就组织女工搓线。夏明衍则组织人手把质量不好的丝线一一挑出来。一台牵经车就要把几千根丝线缠到滚轴上,每根丝线都要认真细致地检查,不能漏过一根,这工作量不是一般地大。三天下来,夏明衍嘴角都生出了燎泡。

正忙得不可开交时,夏明月发电报来了,说傲慢无礼又不讲信用的英国人拒不承认丝线质量有问题,还要求提价。

原来,锦夏纺织厂扩大规模后,上海的市场越做越大,挤压了英国人在上海的纺织市场。于是英国人就联合丝线供应商,故意摆了夏家人一道。夏明衍一下子懵了,夏家人三代从商,还没见过这么不讲信用的人。那以后怎么办?一想到这,他仿佛全身都失去了力气,瘫坐在椅子上……

夏明衍对着盛墨芳,痛苦地说:“自从厂子办起来后,机器也越来越多,看到一匹匹布不断地卖出去,我感到无比骄傲。我感觉自己就像雄鹰一样,可以展翅高飞……可如今才明白,我不过是一只风筝,之前能飞起来,凭借的不过是风力,而不是自己的力量。更可悲的是,身上还被别人绑着绳子,只要别人轻轻一拉,就从高空坠落了,连挣扎一下的力气都没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