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门庭,深不可测。”这是在京都贵人得知宋远廷即是宋才子后给出的评价。
名声既显,邀约自来。
不过数日,宋家便收到了一份鎏金请柬。
安国公府举办赏春诗会,特请宋远廷并几位公子赴会。
六郎身在林鸿儒处,自是不方便随意出入,故而宋远廷便只带着大郎、二郎、三郎和五郎共同赴宴。
安国公乃是京中数一数二的贵人,若是能得安国公青眼,宋家在这京中也算是能够立足了。
诗会当日,宋远廷带四个儿子准时赴约。
安国公府邸奢靡豪华,亭台楼阁,曲水流觞,尽是富贵风流。
京中名流云集,才子佳人,三五成群,吟风弄月,谈笑风生。
和众人相比,宋远廷父子显然是出身最低的。
但这段时日在京中历练,加之本身气度,宋家父子并不怯场。
尤其是宋远廷,身形虽魁梧,但举止从容,目光沉稳,自有一番让人难以轻视的气度。
众人对这位写下诸多巨作的宋才子早就心生好奇,大家寒暄片刻后,便有人将话题引到了近日风头无两的戏文与小说上。
“宋先生,《牡丹亭还魂记》情节跌宕,文辞艳绝,令人拍案。
不知先生是如何构思出杜丽娘这等至情至性之奇女子的?”一位摇着折扇的公子笑问。
宋远廷微微一笑,拱手道:“公子过奖。
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世间至情,本就超越生死,宋某不过是借笔墨聊抒感慨罢了。”
又一位贵女掩口轻笑,急切追问:
“宋先生,《红楼故事》中黛玉葬花,凄美绝伦,不知后续如何?
那宝玉与姐妹们,结局可好?”
这话立刻引来了周围数道期待的目光。
宋远廷面露难色,旋即化为圆滑的歉意:“诸位见谅,文章后续正在构思。
若是剧透,岂不失了诸位追读的乐趣?
好比品茶,若先知全味,便少了几分回味悠长。”
宋远廷巧妙地将问题挡回,既未透露半分,又让人无法责怪,反而更添期待。
众人闻言,虽心痒难耐,却也觉得有理,纷纷笑着称是。
然而正当气氛融洽之时,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突兀响起:
“呦!我当是谁来了,原来是新晋的‘宋才子’一家。
怎么,这国公府如今是什么人都能进了吗?”
不用回头,宋家人便知来人是谁。宋远廷父子自打入京,从未与人结怨。
对他们能有如此大恶意的,不是魏珅又能是谁?
宋家几个儿子一见魏珅,立刻就不受控制地挂了脸。可宋远廷却笑着摇摇头,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四个儿子深吸一口气,安安静静地站在宋远廷身后。
魏珅见此,还道宋家父子是怕了他呢。
他摇着扇子,眼神轻蔑地将宋家父子上下打量一番,话里话外尽是刻薄:
“写些戏文小说,哄骗妇孺,赚取银钱,倒也符合商贾之流的本色。
只是这诗会乃是风雅之地,谈论的是经义文章,不知宋家几位举人,于此道可还精通?
莫要只会些莺莺燕燕、儿女情长的俚俗之语吧?”
魏珅的话极尽羞辱,周围的公子小姐闻言都不免觉得尴尬。但魏珅的身份摆在那,谁也不愿意为了宋家去触霉头。
众人原以为宋家会就此吃个哑巴亏,却不曾想,宋远廷却缓缓开口道:
“魏公子此言差矣。文章之道,贵在真情。
诗经一道,亦多咏情为主,莫非在魏公子眼中,也属俚俗?
经义文章是道,戏曲小说亦是文。心正,则文正。
心中所见为何,目中所见便为何。魏公子只见莺燕,或许该反观己心。”
宋远廷并非是要与魏珅争个口舌上的高低。只是魏珅为难时,宋远廷刚好瞥见安国公的身影。
安国公的身份远在魏家之上,宋远廷应邀时也曾打听过,这安国公与魏家并非是一路人。
如今朝中储位之争甚嚣尘上,而这二位各站一队,是以表面虽千好万好,但背地里却恨不得给对方一脚。
宋远廷自知如今的身份还远远不能与魏家抗衡,但若是靠上安国公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