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一百四十二章 恩旨


林鸿儒的奏请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科举取士,一甲三名直接授官,二甲三甲进士则需等待吏部铨选。

而正因如此,林鸿儒才会在殿上有此一请。

林鸿儒十分清楚,吏部就是魏家的天下。宋家其他三子,并未入一甲前三名。

故而需要按名额、资格、背景等因素等待授官。

可这个过程往往就漫长了,何况其中操作空间甚大,又都掌握在魏家手里。

故而只要今日离了大殿,只怕宋家那三个孩子便再无入朝为官的可能。

林鸿儒之所以要皇帝打破常规,直接将另外三个宋家子弟也立刻授官,就是打了跳过魏家的算盘。

然而他这一请,可让魏党人瞬间炸了锅!

吏部右侍郎,魏珅的父亲,魏乾,立刻出列,声音激动:

“陛下!万万不可!林大人此议,虽出于爱才之心,然实乃破坏朝廷选官制度之举!

科举取士,自有法度规矩。一甲授职,乃其才学应得。

其余进士候缺,亦是为公平起见,岂可因一人而废法?

若因宋明仁之故,其兄弟便可逾越规矩,抢先授官,则将置其他寒窗苦读多年的进士于何地?

此例一开,日后岂非人人皆可凭借关系请托,扰乱铨选之法?

臣恳请陛下维持祖制,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魏乾绝口不提自家可能打压宋家,只扣住“破坏制度”和“不公平”的大帽子。

此时,不少中立官员也微微颔首,觉得魏乾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然而,林鸿儒早有准备,立刻反驳:“魏侍郎言重了!

陛下,老臣所言,并非要破坏制度,而是特事特办,赐予殊恩!

宋家一门四进士,六元及第,此乃百年不遇之祥瑞,本身已非常例。

以非常之恩待非常之事,正合天子权宜之道!

此举非为宋家谋私,实为天下立标,鼓励学风!

陛下,试想天下父母闻此恩赏,是否会更加督促子弟向学?

天下学子闻此佳话,是否会更加笃志攻读?此乃教化之大计,远非寻常铨选次序可比!”

“林大人这是巧言令色!”魏乾激动道:

“铨选乃国之重器,岂能儿戏?若今日为宋家破例,他日若有李家、张家亦出才俊,又当如何?

规矩一坏,后患无穷!”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皇帝微微蹙眉,似乎也在权衡其中利弊。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

“陛下,老臣以为,林阁老所言,不无道理。”

众人看去,竟是户部尚书孙敬之!孙尚书为人刚正,颇受敬重。

再加上孙家不涉党争,故而最得皇帝信任。

孙尚书上前一步,奏道:

“陛下,制度固不可轻废,然天子亦有权宜之恩。

宋家之事,确属千古罕有,足可为天下范。

陛下施以殊恩,正如林阁老所言,可收激励教化之奇效。

且,宋远廷教子有方,其子皆才,陛下施恩于其子,亦是褒奖其父之功。

彰显陛下爱才惜才之德?”

孙尚书的话,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破坏制度的指责,将重点引向了“教化”和“褒奖”。

皇帝的目光闪烁,显然被说动了。

他并不知道魏家与宋家的龃龉,也不清楚林鸿儒此举的用意是在保护宋家子弟免受吏部的刁难和拖延。

但孙尚书的支持确实让他下了决心。

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件既能彰显皇恩、鼓舞人心,又能平衡朝局的好事。

“好了。”皇帝开口,制止了双方的争论:

“孙爱卿与林爱卿所言,深合朕意。非常之功,当待非常之恩。

宋家一门四进士,六元及第,实乃文坛盛事,国朝佳话。

朕心甚慰!若拘泥常例,反显朕之吝啬与小气。”

他目光转向殿下紧张等待的宋明仁及其另外三位同样心情激动的兄长,朗声道:

“传朕旨意,除状元宋明仁授翰林院修撰外,进士宋明礼、宋明勇、宋明信,才学亦优,特赐恩典,免其候缺,一并授职!”

他略一思忖,继续道:“宋明礼著授秘书省校书郎,宋明勇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258xs.cc】